公司的这手金钱攻势,精准地命中了基层员工最核心的需求。
为精神时光屋的运转募集到了海量心甘情愿的时间奉献者。
与基层员工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已经达到 P35级别及以上的公司中高层管理者。
在面对这封招募邮件时,则显得冷静得多,他们开始仔细斟酌起这其中深藏的利弊。
诚然,按照邮件所述,他们的基础薪资本就远高于基层。
若是再翻上十二倍,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财富积累速度。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于已经爬到P35甚至更高位置的他们而言,还会很缺信用点吗?
这个答案几乎是否定的。
能达到这个级别,意味着他们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
不敢说在广袤宇宙中算是大富大贵,但绝对稳稳站在了社会中上层。
拥有的财富和资源足以让他们及其家族过上数代人优渥的生活。
即便他们现在立刻辞职,账户里积累的庞大存款和各类投资,也足够他们在任何一个宜居星球挥霍余生而无需为生计发愁。
因此,单纯的信誉点攻势,对于他们这个阶层来说,吸引力已经大大减弱,甚至不再奏效。
反而,精神时光屋内部那惊人的时间流速,成为了让他们望而生畏的主要因素。
他们可不是拥有漫长青春和近乎永恒寿命的仙舟长生种。
他们中的大多数,即便是依靠公司能提供的最顶级的延寿设备,生理寿命的极限通常也就在四百岁左右。
而这其中,很多人已经度过了人生的一半甚至更多,年龄普遍超过了五十岁,甚至更老。
而在精神时光屋里度过的时间,是实打实地消耗他们本就有限的剩余寿命。
在里面工作几十年,出来可能外界只过了几天。
但他们自身的生命时钟却真真切切地向前拨动了几十年。
这对于已经开始享受生活品质与规划退休生涯的他们来说,代价太过沉重。
所以,综合来看,进入精神时光屋长期工作。
对于P35以上的员工,反而是坏处更多,风险大于收益。
他们时间的是无可替代的,它们可以用来陪伴家人、培养爱好、享受人生的宝贵时间。
不像那些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基层员工。
他们正处在人生最渴望积累资本和经验的闯荡阶段。
对他们而言,一年顶十二年用是巨大的优势,因为这样不仅能快速积累巨额财富。
更因为时光屋内部相对独立且资源集中的环境,晋升通道更为清晰。
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远超外界,这无疑是通往更高职级的快车道。
因此,这封邮件在公司内部清晰地划出了一道分水岭。
对于年轻且渴望上升的基层,它是天赐良机。
对于已经功成名就,更珍惜时间本身的中高层,它则是一个需要谨慎规避的陷阱。
公司高层并非不了解P35以上员工的顾虑,他们对此早有预料。
因此,针对招募策略,公司清晰地划分了目标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