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将初步分析报告揭示的短板、他部署的几项夯实基础的具体工作,以及韩斌汇报的校地融合积极态势,条理清晰地向成汉雯做了汇报。
他的语气不是单向的通报,而是带着征询意见的探讨意味。
“……情况大体就是这样,基础薄弱是我们的现实,但高校的积极性和我们内部初步动员起来的势头,是可喜的。下一步,空间布局比选和政策深化研究需要尽快跟上。”
叶辰最后总结道,然后话锋一转,诚恳地说:“市长,这项工作牵涉面太广,没有您的掌舵和全力支持,我担心力有未逮。特别是在争取省级层面支持和市内资源统筹调配方面,更需要您来定夺和协调。”
成汉雯认真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手中的笔。
待叶辰说完,她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叶辰,你的这份干劲和前瞻性,我一直是很佩服的。国家级高新区,这个目标一旦确立,就是未来几年我们照海市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最大的难点。”
她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背影显得沉稳而凝重:“你看到的困难,都是实实在在的。研发投入、高新企业、创新平台、人才……这些都是硬骨头,不是开几次会、发几个文件就能解决的,需要真金白银,需要持之以恒的政策投入,更需要打破很多固有的藩篱。”
她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叶辰:“但我更担心的,是省里的态度和周边的竞争。临港市的基础比我们好,他们的申报筹备工作据说已经秘密开展了一年多。我们这个时候高调启动,会不会被认为是跟风?或者,省里会不会觉得我们好高骛远,条件不成熟?”
叶辰点了点头,成汉雯的顾虑非常现实且关键。“市长,您考虑得很周全。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前期工作必须做得更扎实,论证更充分。我们可以提出一个‘分步走’的策略:近期全力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中期力争纳入省级重点培育序列,远期目标才是冲击国家级。这样既表明了我们的决心,也体现了我们的务实。”
成汉雯思考着叶辰的话,慢慢走回座位坐下:“‘分步走’的思路是对的,可以降低外界的疑虑,也给我们自己留下了缓冲和调整的空间。”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起来,“不过,既然看准了方向,该投入的就必须投入,该攻坚的就必须攻坚。政府这边,我会全力支持你。资源调配、部门协调,遇到阻力你随时可以找我。需要我去省里沟通汇报的时候,我也义不容辞。”
她语气一转,带着几分深意:“但是叶辰,这件事最终还是要上升到市委的决策层面。尤其是在战略定调和关键人事、土地资源这些问题上,必须获得顾书记和常委会的明确支持。我们政府这边,必须先统一思想,拿出一个成熟、稳妥的初步方案来。”
叶辰心中了然,成汉雯这是在明确划定了权责边界,也是对他的提醒和保护。
政府内部先统一意见,形成合力,再以政府名义提交市委决策,这是最稳妥、最符合程序的路径。
“我明白,市长。”叶辰郑重表态,“接下来,我会督促相关部门,尽快拿出空间布局和政策研究的深化方案,形成一个完整的初步构想,先向您汇报,待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完善后,再按程序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成汉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好,就这么办。你放手去推动,细节你把关,大局我们一起把握。”
离开成汉雯的办公室,叶辰感觉心中的底气足了不少。
获得了市长的明确支持,就等于掌握了推动这项工作最关键的政府内部动能。
接下来与市委书记顾同的沟通,也将更有基础和后盾。
合纵连横,内部共识的凝聚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叶辰知道,他已经成功地迈出了这一步,为接下来更复杂的棋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