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政府内的合力(1 / 2)

韩斌走进叶辰办公室时,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夹,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疲惫与兴奋的神情。

与叶辰那次关于校地融合的谈话,显然给他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叶市长,没打扰您吧?”韩斌的声音比往常更显洪亮。

“来得正好,韩市长。”叶辰从地图前转过身,示意他坐下,“正想听听你那边的进展。”

韩斌将文件夹放在茶几上,打开,里面是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和初步拟定的议程。

“叶市长,您交代的任务,我们不敢怠慢。校地融合对接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我和教育局、科技局的同志,这几天基本上把驻照主要高校和科研院所跑了个遍。”

他开始详细汇报,条理清晰,数据详实:“照海大学、理工大学、省农科院照海分院……反应都非常积极。照海大学的陈校长明确表示,学校拥有的材料科学、电子信息等优势学科,与我市谋划的高新区产业方向高度契合,他们愿意开放重点实验室资源,共同申报科研项目,甚至探讨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可能。”

叶辰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局面。高校不再是孤立的象牙塔,而是能够为城市发展直接输送智力血液的动脉。

“理工大学在机械制造和自动化方面底蕴深厚,他们提出可以针对我市现有产业升级需求,开展‘定制化’研发和人才联合培养。省农科院则在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方面有独特优势,表示可以在高新区框架下,探讨设立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示范中心。”韩斌继续道,“总的来说,各家都拿出了相当的诚意,也对我们提出的‘校地融合,共创未来’的主题表示高度认同。”

“很好。”叶辰赞许道,“要的就是这个势头。对接会的方案要尽快细化,时间就定在下个月中旬。规格要高,氛围要务实,不仅要签几份框架协议,更要促成一批具体的合作意向落地。比如你刚才提到的共建研究院、联合培养基地,这些都可以作为对接会的重点推动项目。”

“明白。”韩斌郑重记下,“我们一定把这次对接会办成一次标志性的事件,真正把校地合作的桥梁搭建牢固,为高新区建设提供最前沿的智力支撑。”

送走韩斌,叶辰心情稍缓。韩斌的积极性和能力超出了他的预期,这步棋看来是走对了。将潜在的力量转化为核心事业的助力,这正是他目前最需要做的。

韩斌带着校地融合的积极进展离开后,叶辰并未急于前往市委书记顾同的办公室。

他站在窗前沉吟片刻,拿起内线电话,语气平和地对秘书说道:“赫,看一下成市长现在是否方便,如果方便,我过去汇报一下高新区筹备的进展。”

这个顺序不能错。于公,成汉雯是市政府一把手,是叶辰的直属上级,如此重大的战略构想和工作进展,必须首先获得她的理解与支持;

于私,两人都是林国栋书记派系的一员,并且在工作上配合愈发默契,叶辰需要维护并巩固这种良好的工作关系,主动沟通是表达尊重、凝聚共识的最佳方式。

片刻后,叶辰轻轻敲响了市长办公室的门。

“请进。”成汉雯的声音传来。

叶辰推门而入,成汉雯正伏案审阅一份文件,见他进来,便放下了笔,脸上露出一丝略带疲惫但友善的笑容:“叶辰来了,坐。正好,我刚看完财政局送来的上半年的预算执行分析报告,正想找你聊聊。”

叶辰在成汉雯对面的椅子坐下,开门见山:“市长,我正是来向您汇报高新区筹备的最新情况,也想听听您的意见。”

成汉雯做了个请讲的手势,身体微微后靠,摆出了倾听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