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省组部部长的来电(2 / 2)

这个回答,避开了具体的人和地区,从宏观层面概括了两种当前亟需的干部类型,既有现实针对性(闯将),又体现了前瞻性(专才),最后落点在根本的政治素质上,可谓四平八稳,却又暗含锋芒。

足足过了十几秒,杨东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听不出喜怒:“嗯,有思考。‘闯将’和‘专才’,概括得不错。是啊,两者兼备,殊为不易……好了,你忙吧,照海的工作,省委是关注的。”

“是,部长,我一定牢记您的指示,努力把工作做好。”叶辰恭敬回应。

电话挂断,听筒里传来忙音。

叶辰缓缓放下话筒,后背微微靠向椅背,这才发现,掌心竟有些微潮。

他轻轻吁出一口气,目光投向窗外辽远的天空。

杨东最后的沉默和那句“省委是关注的”,意味深长。

这绝不仅仅是一次随意的交流。

省里,很可能正在为更大范围的干部布局进行考量、摸底。

而他自己,显然已经进入了这个层面的视野。

杨东的问话,既是对他能力的考察,也是对他政治成熟度的测试。

他的回答,看似平稳,实则也表明了他对干部标准的理解,某种程度上,也隐晦地表达了他自身努力的方向。

这标志着,他叶辰,不再仅仅是一枚被放置在照海这盘棋上的棋子,他已经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分量,甚至能够隐约影响到更高层级对某些“棋局”的思考和判断。

这是一种进步,一种信任的体现,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从此以后,他的一言一行,将不仅仅关乎照海,更可能被放在全省的放大镜下审视。

信任与风险,如同光与影,同步增加。

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感,伴随着这种被“关注”的体悟,悄然袭上心头。

身处愈发复杂的棋局,步步都需要谋定后动,如履薄冰。

也正是在这种孤身面对高层试探、感受肩上重担的时刻,他对稳定、温暖“港湾”的渴望,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烈。

他想到了林筱筱。

那个在他微末时就理解他、在他忙碌时包容他、在他面临压力时能给他宁静慰藉的女子。

那份情感,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早已超越了最初的欣赏与喜欢,沉淀为一种深刻的依赖与眷恋。

他不能再让工作完全淹没个人生活,不能再让这份珍贵的感情始终处于一种“进行中”却未明确的状态。

他需要给她一个郑重而明确的承诺,也需要为自己漂泊的心,找到一个可以安然停靠的彼岸。

这个念头一旦清晰,便如同破土而出的新芽,带着不可阻挡的力量。他拿起手机,翻到林筱筱的号码,手指在拨号键上停顿了片刻,最终却先点开了秘书的内线。

“赫啊,帮我查一下,城东那个临湖公园,晚上开放到几点?另外,帮我预定一家安静些、口味清淡的私房菜馆,明晚,两人。”

有些事,需要像谋划工作一样,精心准备。而有些话,需要在最合适的时机,郑重地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