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潇湘自立传 > 第226章 书院来信起微澜

第226章 书院来信起微澜(1 / 2)

:书院来信起微澜

年关将近,北静王府上下忙着扫尘、备年货,处处洋溢着忙碌而喜庆的气氛。就在这腊月的忙碌中,一封来自京郊“懿范女学” 的书信,被门房恭敬地送到了归朴堂。这封看似平常的信,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池塘的小石子,在王府下人的世界里,漾开了一圈圈充满生活气息的涟漪。

归朴堂:王妃的欣慰与筹谋

林黛玉展开信笺,是女学山长亲笔所书。信中先是感念王妃对女学的扶持,继而详细禀报了女学近况:新收了几名资质聪慧但家境贫寒的孤女;年迈的刺绣先生因病告老,需聘一位新先生;另,开春后想增设算术与药理常识两科,请教王妃之意。信纸末端,还附上了几位女学生临摹的簪花小楷功课,字迹虽稚嫩,却工整认真。

黛玉仔细阅毕,唇角泛起一丝真切的笑意。她将信递给一旁的紫鹃:“你也看看。孩子们进益不小。” 紫鹃接过,看了也欢喜:“娘娘慈悲,这些孩子有了出路,真是造化。”

黛玉沉吟片刻,对紫鹃道:“取笔墨来。新先生的人选,需得慎重,既要手艺好,更要品性端方。我记得退休的宫中绣匠周嬷嬷如今在通州养老,可派人去问问意愿。算术和药理确是实用之学,该设。回信时,附上二百两银子,充作明春的膏火之资,再从我妆奁里挑些寻常的笔墨纸砚和新棉布给孩子们添置冬衣。” 她处理得有条不紊,心中牵挂着那些女孩子的未来。

消息不胫而走:下人圈的“热议”

王妃要给城外女学捐钱捐物、还要聘请新先生的消息,就像长了腿儿,很快就在仆役中传开了。不同的人,反应截然不同。

大厨房:李富贵的“实在”与喜鹊的“好奇”

午间歇晌时,帮厨们聚在灶膛边取暖,话题自然引到了这事上。

胖厨娘张妈 一边纳着鞋底,一边咂嘴:“啧啧,二百两银子!还有笔墨布匹!娘娘真是菩萨心肠!可那些丫头片子,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将来还不是嫁人生子?”

李富贵正剔着牙,闻言哼了一声:“你懂个屁!娘娘这是积德行善!给那些没爹没娘的苦命丫头一条活路,学点本事,将来就是当个绣娘、账房,也好过饿死!这叫大善!比烧香拜佛强多了!” 他嗓门大,说得振振有词。

喜鹊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向往:“女学……是不是就像戏文里唱的,好多小姐在一起读书写字、弹琴画画?肯定有意思!”

李富贵敲了她一记爆栗:“做梦吧你!那是官宦人家小姐的学堂!娘娘办的这是义学,收留的是穷苦孩子!学的是安身立命的本事!赶紧洗你的萝卜去!”

针线房:柳嫂子的“算计”与春纤的“触动”

针线房里,消息也引起了波澜。

柳嫂子听闻王妃要请新的刺绣先生,心里立刻活络起来。她拉着心腹丫鬟嘀咕:“周嬷嬷?那可是宫里出来的老人!手艺是没得说,就是架子大,请不请得动还两说。若是请不来……咱们府里,论手艺,除了春纤,还有谁能顶上?” 她心里盘算着,若是春纤能被王妃举荐去女学教习,哪怕是兼着,那也是天大的体面,她这个管事嬷嬷脸上也有光。

春纤默默听着,手中绣着的一朵寒梅险些错了针。去女学教绣活?她从未想过。她下意识地摸了摸因长年刺绣而有些变形的手指,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若能将自己这点微末技艺传给那些无依无靠的女孩子,让她们有条活路,似乎是件……很好的事。可她一个奴婢,哪有资格去教学生?这念头一闪而过,她便赶紧压下了,继续低头做活。

浆洗房:双喜的“酸意”与婆子们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