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风雨话容嬷嬷
北静王府的“绣线风波”以及容嬷嬷被弃的结局,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飞越高墙,在京城顶级的权贵圈层中流传开来。这已然不是简单的内宅琐事,而是牵扯到皇后、亲王、新晋王妃的敏感话题,自然成了各府茶余饭后最引人瞩目的谈资。每座府邸的朱门之后,对此事的解读与反应,都皆因立场、利益而各不相同。
北静王府(事发地):外松内紧,讳莫如深
北静王府对外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口径。若是有相熟府邸的女眷借故来访探听,王妃林黛玉一律以温婉得体的姿态应对,只轻描淡写地说:“原是府中下人办事不妥,惊扰了皇后娘娘的圣驾,幸得娘娘宽宏,不予深究。些许微末小事,劳各位夫人挂心了。” 随即便将话题引向衣裳首饰、花艺茶道,滴水不漏。
府中仆役更是被严厉的告诫,不得在外面议论半句,一丝一毫。大厨房的李富贵,如今若有酒肉朋友问起,也只管摇头晃脑地灌酒,打着哈哈:“咱们下人,只管烧火做饭,主子们的事,哪里敢瞎打听!” 然而,府内下人心中却有种隐秘的扬眉吐气之感,走路腰杆子都挺直了些,觉得自家王妃手段了得,竟然连宫里来的嬷嬷都能扳倒。
南安太妃府(与北静王府关系微妙):隔岸观火,语带机锋
南安太妃与北静王水溶的母亲(已故)早年有些许嫌隙,对北静王府素来态度复杂。此事一经传到南安郡王府时,太妃正由几位儿媳、孙媳陪着在花厅听曲。
太妃悠然捻着一颗颗佛珠,神情随意慢悠悠地对身边的心腹老嬷嬷说:“哼,北静王家的.这个新媳妇,瞧着弱不禁风的,倒是个有主意的。容嬷嬷在宫里伺候了大半辈子,何等的体面,竟折在了她的手里了。” 语气听不出褒贬。
站在下首一位素来伶牙俐齿的孙媳接口道:“老祖宗说的是呢!听说那手段呀,厉害得很!当众验线,滴水不漏,生生把坤宁宫的脸面给撂地上了。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年轻气盛,哎,年轻人,风头太盛,未必是福啊。” 这话看似担忧,实则带着几分幸灾乐祸。
另一位儿媳则更直接些:“皇后娘娘这回,怕是真动了气了。您瞧着吧,往后有北静王府受的。” 府中议论,多带着一种看好戏的心态,既惊叹林黛玉的胆识手腕,又乐于见其与坤宁宫对上。
东平郡王府(与北静王交好):担忧与维护
与北静王水溶私交甚笃的东平郡王老夫人,闻讯后则是另一番光景。她特意召了世子妃过来,叮嘱道:“北静王妃年纪轻,管家不易,如今又惹上这等麻烦。你寻个由头,备几样时新料子、补品,过府去瞧瞧她,宽慰几句,宽宽她的心。若有人问起,便说是寻常走动,切莫多言。” 这是明着示好,暗中支持。
世子妃心领神会,次日便递帖拜访了北静王府,与黛玉说了许久的话,言语间多是关切与敬佩。两府关系因此事反而更显紧密。
中层官员府邸:谨慎揣摩,跟风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