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巴黎,夏阳正好。明远楼巴黎门店的后厨里,5名身着明远楼工装的新厨正围在资深厨师身边,专注地记录着笔记.
他们是首批赴欧洲历练的“十强签约厨师”,将在巴黎、伦敦两家门店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战学习,核心目标是掌握海外门店的本土化运营技巧、跨文化服务能力和应急处理经验,为即将开业的新加坡门店储备“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力量。
这场海外历练早在签约时就已规划清晰。
欧洲门店(巴黎、伦敦)作为明远楼海外运营的“成熟样板”,不仅有稳定的客流和标准化的运营体系,更积累了丰富的“豫菜本土化”经验(如针对欧洲人调整辣度、适配分餐制),是新厨学习实战经验的最佳平台。
团队为5名新厨制定了“一对一导师制”培养方案:每位新厨匹配1名欧洲门店的资深厨师(平均海外工作经验5年以上),从菜品调整、服务配合到团队协作,进行全方位带教。
第一课:口味本土化——在“守味”与“适配”间找平衡
欧洲消费者的口味偏好与国内差异显着:普遍不喜重辣、重咸,偏爱清淡、酸甜口味,对食材的新鲜度和健康属性要求更高。
新厨们抵达的第一周,就面临“口味调整”的实战考验。
在巴黎门店,导师刘师傅(明远楼海外资深厨师,驻法3年)带着新厨陈师傅(擅长娘惹融合菜)调试“咖喱胡辣汤”。
按国内配方制作的胡辣汤,欧洲顾客反馈“太辣、太咸,喝着烧心”。
刘师傅指导陈师傅:“第一步减胡椒用量,从1.5克\/份减至0.8克;第二步用蜂蜜代替20%的盐,增加清甜感;第三步加入10克香茅碎,用草本香中和辣味。”
调试后,邀请10位当地顾客试喝,8人表示“辣度适中,有独特的香料香”,2人建议“再淡一点”。
陈师傅据此再次调整,最终确定“胡椒0.6克+蜂蜜5克+香茅15克”的配方,成为巴黎门店的“爆款胡辣汤”。
伦敦门店的新厨周师傅(擅长传统热菜“鲤鱼焙面”)则遇到了“甜度适配”问题。
国内版鲤鱼焙面的糖醋汁偏酸,欧洲顾客觉得“酸味过重”。
导师李师傅建议:“用枫糖浆代替30%的陈醋,增加甜度;同时减少炸制时间,让鲤鱼外皮更薄,减少油脂吸附,更符合健康需求。”
周师傅反复试验5次,终于找到“酸甜平衡”的配方——枫糖浆与陈醋的比例1:2,炸鱼时间从8分钟减至6分钟,调整后的鲤鱼焙面,伦敦门店的点单率提升了25%,不少外国顾客称赞“Sweet and crispy,delicio!”(甜脆可口,太好吃了!)
“口味调整不是丢了豫菜的魂,而是在保留核心风味的基础上,让当地顾客接受。”
刘师傅在带教中强调,“比如牡丹燕菜,萝卜丝的刀工、高汤的鲜度不能变,但可以加入少许欧洲人喜欢的柠檬叶提香,既不影响本味,又能增加新鲜感。”
这种“守核求变”的理念,让新厨们快速理解了本土化的精髓。
第二课:食材替代与烹饪改良——应对海外“食材荒”
海外门店常面临“河南特色食材短缺”的问题,如何用本地食材替代,同时保持菜品风味,是新厨们的第二堂实战课。
巴黎门店的新厨小张(擅长融合面点)在制作“芝麻叶面条”时,发现当地买不到新鲜芝麻叶,只能用干芝麻叶代替。
干芝麻叶口感偏硬,直接使用会影响面条口感。
导师刘师傅教他:“干芝麻叶用温水泡发30分钟,再用少许葱油炒香,加入高汤煮5分钟,让香味和软度都出来;同时在面条中加入5%的全麦粉,增加口感层次,弥补芝麻叶的不足。”
小张按此方法制作的芝麻叶面条,口感与新鲜芝麻叶相差无几,得到顾客认可。
伦敦门店的新厨小赵(擅长创意凉菜)则需要解决“十香菜短缺”的问题
。十香菜是豫菜凉菜的特色食材,欧洲本地难寻。
导师李师傅建议:“用当地的罗勒叶代替部分十香菜,罗勒叶的清香与十香菜相近,再加入少许薄荷提味,既能保留凉菜的清爽,又能适配本地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