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12道豫味”刚开第一家店时,他和王建业、陈静雅只是想把地道的豫菜做给更多人吃,没想到如今,一顿跨年晚宴,能成这么多人的期待。
接下来的两天,3地门店彻底进入了“备战状态”。
郑州旗舰店里,王建业带着后厨团队从早忙到晚,泡发广肚的瓷盆在操作台上摆了一排,他手把手教年轻厨师给雏鸡去骨:“套四宝要做到‘脱骨不露骨’,雏鸡的骨头得从翅膀根那里开口,一点点把骨架抽出来,不能弄破鸡皮,不然填进去的鸭、鸽、鹌鹑就漏了。”
前厅里,服务员们正在反复演练上菜流程。
跨年晚宴的每一道菜都有讲究,上“牡丹燕菜”时要先端上雕刻成牡丹形状的萝卜花,再当场浇上高汤;上“炸八块”时要配着芝麻盐和甜面酱,用竹篮装着上桌,还原老郑州的吃法。
陈静雅则带着文化顾问团队,在每个包间里挂起了豫绣挂毯,摆上了甲骨文形状的餐具垫,就连服务员的工服上,都绣上了“豫”字纹样。
12月31日这天,天还没亮,郑州门店的食材库就热闹起来。
本地养鸡场送来了新鲜的雏鸡,洛阳的干货供应商也准时把广肚送到了后厨;上海门店里,师傅们正在处理从河南空运过来的黄河大鲤鱼,刮鳞、去鳃、开膛,动作麻利得像在跳一场无声的舞;北京门店的前厅里,服务员们正在调试音响,准备跨年倒计时的音乐——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傍晚6点,第一场晚宴准时开场。
……
晚上9点半,加场晚宴准时开始。
郑州门店的后厨里,王建业正盯着灶台,手里的炒勺上下翻飞,给“扒广肚”勾着芡。“火候再小一点,别把广肚炒老了。”
他对着旁边的年轻厨师叮嘱道,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顾不上擦——加场的200个席位坐得满满当当,每一道菜都不能出半点差错。
北京门店的前厅里,跨年倒计时的钟声渐渐响起。
服务员们推着装满饺子的餐车,挨桌给顾客送饺子:“这是咱们河南的跨年习俗,吃饺子招财进宝!”顾客们纷纷拿起筷子,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跟着音响里的音乐倒数:“10、9、8……3、2、1!
新年快乐!”欢呼声、掌声、碰杯声混在一起,整个门店里洋溢着温暖的年味。
跨年夜过后,“12道豫味”的名字彻底火了。
社交平台上,#12道豫味跨年宴秒空# #豫菜跨年太有仪式感了# 等话题接连冲上热搜,阅读量突破十亿。有顾客晒出晚宴的菜品照片,配文:“从‘鲤鱼焙面’到‘八宝饭’,每一道菜都吃得到用心,明年还要抢!”
还有美食博主专门写了长文,详细解读每一道菜背后的文化故事:“套四宝不仅是一道菜,更是河南人‘层层包裹的心意’;牡丹燕菜则藏着洛阳牡丹的雍容华贵,把豫菜的‘鲜、香、嫩、爽’发挥到了极致。”
李明远坐在办公室里,翻看着手机上的好评,心里满是感慨。
他转头看向窗外,晨光已经透过玻璃照了进来,新的一年开始了。
陈静雅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新的食材清单:“李总,好多顾客在问明年的跨年宴什么时候开始预订,咱们要不要提前规划一下?”
王建业也跟着走进来,脸上带着疲惫却满足的笑容:“明远,今年加场的时候,好多师傅都主动留下来帮忙,说能让更多人吃到地道的豫菜,累点也值。明年咱们可以多备点食材,争取让更多人能订到。”
李明远点点头,目光落在办公室墙上的“12道豫味”招牌上。
招牌上的字体是手写的豫东体,苍劲有力,就像豫菜一样,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扎实的味道根基。
他突然想起3年前开店时,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要让豫菜走出河南,让更多人知道,河南菜不仅有胡辣汤和烩面,还有这么多精致又有故事的菜品。”
如今,这个愿望正在一点点实现。一场跨年晚宴,不仅让“12道豫味”成了国内年末热门的餐饮话题,更让豫菜这个古老的菜系,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李明远拿起手机,给三地门店的员工发了一条消息:“谢谢大家,今年辛苦了。明年,咱们继续把豫味的年味,带给更多人。”
窗外的阳光越来越亮,郑州的街头渐渐热闹起来。
“12道豫味”旗舰店里,服务员们正在收拾餐桌,准备迎接新一天的顾客。明档厨房里,炸八块的香气再次飘起,和着清晨的阳光,成了这座城市里最温暖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