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64章 米其林评审:海外店迎暗访,全员严阵以待

第164章 米其林评审:海外店迎暗访,全员严阵以待(1 / 2)

纽约的十一月,寒风裹着落叶扫过第五大道,明远楼纽约体验店的玻璃门上,“豫味春宴”的海报还泛着暖光,店内却弥漫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

上午十点,店长周明拿着手机,快步走进后厨,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急促:“王总厨,总部刚发消息——米其林评审员可能在未来一周内暗访,李总让咱们全员严阵以待,不能出任何纰漏!”

正在检查香椿新鲜度的王建业,手里的动作顿了顿,眉头瞬间拧紧。

他放下手里的香椿芽,擦了擦手,立刻掏出手机拨通李明远的视频电话。屏幕那头,李明远的神情同样严肃:“建业,这次是豫菜首次冲击米其林,纽约店是关键。评审员暗访不打招呼,可能是食客、可能是同行,咱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从食材到服务,不能有半点含糊。”

挂了电话,王建业立刻召集纽约店全体员工开紧急会议。

后厨的厨师、前厅的服务员、采购组的人员,二十多个人挤在不大的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

王建业把总部的要求一一传达:“第一,后厨必须严格按标准操作,每道菜的口味、分量、摆盘,都要和总部一致;第二,前厅服务员要规范服务流程,从迎宾到送客,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不能错;第三,采购组要增加食材质检频次,所有食材必须符合明远楼的标准,尤其是香椿、荠菜这些豫菜特色食材,必须是最新鲜的头茬货。

后厨是这次准备的重中之重。

王建业亲自制定了“菜品双检制度”:每道菜出锅前,先由档口厨师自检,确认口味、火候没问题;再由他或副厨复检,核对分量、摆盘是否达标。“比如牡丹燕菜,萝卜丝要切得细如发丝,高汤必须慢炖八小时,勾芡要薄而匀,摆出来的‘牡丹’造型不能歪;胡辣汤的胡椒和辣椒比例必须是3:2,熬制时间不能少于两小时,确保鲜辣适中。”

王建业拿着菜品标准手册,逐条给厨师们讲解,“评审员吃的就是细节,哪怕盐放多了半克,都可能影响评分。”

为了确保口味稳定,王建业还组织厨师们进行“突击演练”——随机抽取菜单上的菜品,让厨师现场制作,他和副厨盲测打分。

有次,新来的厨师做香椿炒土鸡蛋,火候大了点,香椿有点焦,王建业当场让他重做:“香椿炒土鸡蛋要的就是香椿的鲜和鸡蛋的嫩,焦了就毁了。现在是关键时刻,必须做到零失误,练到闭着眼都能做好每道菜!”

前厅的服务准备同样细致。

周明把服务流程拆解成十几个节点,从“迎宾问候”“引位点餐”到“菜品介绍”“餐后送别”,每个节点都有标准话术。“客人进门,必须在三秒内微笑问候‘您好,明远楼,请问有预定吗?’;介绍菜品时,要能准确说出食材来源和烹饪技法,比如‘这道荠菜烩豆腐羹,用的是河南空运的头茬荠菜,慢烩而成,鲜而不腻’。

”周明拿着话术手册,让服务员们逐句背诵,还安排了“情景模拟”——老员工扮演挑剔的食客,提出各种问题。

比如“这道牡丹燕菜为什么叫‘燕菜’?”“香椿是怎么保鲜的?”,让新员工现场回答,答不上来的就反复练,直到流利为止。

服务员艾米丽之前对豫菜术语掌握得不算熟练,为了应对暗访,她把难记的菜名和知识点写在小卡片上,揣在口袋里,一有空就拿出来背。

牡丹燕菜——萝卜丝做的,形似牡丹,武则天赐名;胡辣汤——胡椒、辣椒、骨头汤熬制,河南特色早餐。

她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微笑和话术,连鞠躬的角度都对着手机视频调整:“周店长说,服务要让客人觉得舒服,不能太生硬,也不能太随意,得恰到好处。”

采购组的压力也不小。

负责采购的老郑,每天凌晨五点就去唐人街的食材市场,亲自挑选香椿、荠菜。“香椿要选紫红嫩芽,杆儿细叶嫩,闻着有清香味;荠菜要挑没开花的,叶背带白霜,根部没有泥土。”

老郑手里拿着采购标准单,每挑一批食材,都要拍照发给王建业确认,“之前有次供应商送来的香椿有点蔫,我直接退了,哪怕多跑几家市场,也要买到最好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