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63章 研学反响:学生写豫菜作文,获征文大奖

第163章 研学反响:学生写豫菜作文,获征文大奖(2 / 2)

经过一周的评审,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就是王乐乐和刘慧慧;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20名。

颁奖那天,明远楼淮河路店特意布置了颁奖台,郑州教育局的领导、李明远、陈静雅、王建业都来了。

王乐乐和刘慧慧穿着校服,站在颁奖台上,接过荣誉证书和奖品——一本定制版的“豫味菜谱手账本”,上面写着她们的名字。

王乐乐拿着话筒,有点紧张地说:“谢谢明远楼的叔叔阿姨,谢谢老师。

通过研学活动,我知道了豫菜不是随便做的,要选好食材,要用心做。以后我要写更多关于豫菜的作文,让更多同学知道豫菜的故事。”

刘慧慧则笑着说:“我喜欢山药宝宝,喜欢拔丝山药,以后我要学做拔丝山药,做给爸爸妈妈吃,还要告诉他们,山药是怎么长大的。”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李明远看着两个孩子,笑着说:“你们写得太好了,不仅写出了豫菜的味道,还写出了豫菜的文化。希望你们以后都能做豫菜文化的小传承人。”

颁奖结束后,团队把所有获奖作文和部分优秀作品整理成册,取名《豫味少年说》,印刷了300本,赠送给参与研学的三所学校。

每本书的扉页上,都写着“让豫味的种子,在少年心中发芽”。

学校收到赠书后,反响特别好。

王乐乐所在的中学,还把《豫味少年说》放在图书馆里,供全校同学借阅。

班主任李老师说:“很多同学看了作文,都问‘什么时候还能参加研学活动’‘豫菜还有哪些故事’,孩子们对豫菜文化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这比单纯讲知识点有用多了。”

刘慧慧的小学,还开展了“豫菜小课堂”活动,让刘慧慧和其他获奖同学分享研学经历和作文心得。

刘慧慧站在讲台上,拿着《豫味少年说》,给同学们讲山药的生长过程,还教大家怎么选番茄,台下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还拿出笔记本记录,说“以后我也要写豫菜作文,拿一等奖”。

消息传到明远楼,李明远和陈静雅都很欣慰。

陈静雅拿着《豫味少年说》,对李明远说:“你看,这就是研学活动的意义,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让他们主动传播豫菜文化。这些作文,就是最好的文化载体。”

李明远点点头,翻着作文本,看着孩子们稚嫩的字迹,心里有了新的想法:“下次研学活动,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写菜谱,画食材,把他们的作品也收录到手账本里;还可以和教育局合作,把‘豫味寻源’研学活动变成常态化活动,让更多学校的孩子参与进来,让豫菜文化真正走进校园,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窗外的秋叶飘落在明远楼的窗台上,《豫味少年说》放在桌上,阳光透过书页,照亮了孩子们写下的句子:“豫菜是河南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我要做豫菜的小传承人”。

这些简单的话语,像一颗颗饱满的种子,承载着豫菜文化的未来,在少年们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等着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让豫味的鲜香,传遍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