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60章 豫菜文创:出“豫味菜谱手账本”,受粉丝欢迎

第160章 豫菜文创:出“豫味菜谱手账本”,受粉丝欢迎(1 / 2)

六月的郑州,蝉鸣刚起,明远楼总部的会议室里,一本本色彩鲜亮的手账本整齐地摆放在长桌上。

封面是浓郁的中国红,上面用金线勾勒出豫剧花旦的水袖,水袖旁缀着翠绿的香椿叶和雪白的豆腐块,正中央印着四个烫金大字——“豫味菜谱手账本”。

李明远拿起一本,指尖拂过细腻的封面,转头看向陈静雅和王建业:“这手账本,把咱豫菜的‘味’和中原的‘韵’都装进去了,比我想象中还要好。”

这场文创产品的筹备,始于春宴刚结束时的一次闲聊。

当时陈静雅整理春宴反馈,发现不少食客在留言里说“想把明远楼的春菜做法带回家”“香椿拌豆腐的步骤记不住,能不能出个菜谱”。

她把这些反馈告诉李明远:“现在年轻人都爱记手账,咱不如做本‘菜谱手账本’,既教大家做菜,又能让他们记录生活,还能传播豫菜文化,一举三得。”

王建业一听就来了兴致:“这个好!我来选菜,挑10道最经典、最容易做的豫菜,既有春宴的香椿拌豆腐、荠菜炒蛋,也有牡丹燕菜、胡辣汤这些招牌菜,保证家常又地道。”

李明远点点头:“就这么定了,手账本要实用,还要有收藏价值,封面和内页设计得用点心,突出咱中原特色。”

三人很快组建了文创小组,从菜品筛选、内容撰写到设计排版,一步步细化。

菜品筛选环节,王建业拿着笔在豫菜名录上圈画:“香椿拌豆腐必须有,步骤简单,老人小孩都爱做;荠菜炒蛋要写清楚荠菜怎么洗、怎么焯水;牡丹燕菜虽然工序多,但可以简化家庭版做法,让大家在家也能做;胡辣汤的配料要写详细,比如胡椒和辣椒的比例,避免大家做出来太辣或太淡。”

陈静雅则负责内容的文化包装。

每道菜的菜谱前,她都加了一段“豫味小知识”:香椿拌豆腐椿芽最嫩,拌豆腐是老辈传下来的吃法”;牡丹燕菜旁边注着“相传武则天称帝后,洛阳厨师用萝卜丝做燕菜,形似牡丹,故得名‘牡丹燕菜’,是豫菜中的‘国宴菜’”。

她还在菜谱里加了“王建业小提示”,比如“炒鸡蛋时加少许温水,鸡蛋更蓬松”“煮胡辣汤要用骨头汤,鲜味儿才足”,都是行政总厨的独家秘诀。

设计环节是重中之重。

文创小组找了本地的插画师,专门手绘食材和烹饪步骤。

香椿拌豆腐的步骤图里,雪白的豆腐块、紫红的香椿芽、金黄的花生碎画得栩栩如生;荠菜炒蛋的图里,土鸡蛋在锅里蓬松起来,翠绿的荠菜碎撒在上面,看着就让人有食欲。

内页纸张选了米黄色的宣纸质感纸,写字不洇墨,还带着淡淡的墨香;空白页的页眉画着细小的豫剧脸谱、香椿叶、荠菜图案,不花哨,却处处是细节。

封面设计改了三稿。第一稿用了香椿和荠菜的图案,觉得不够有中原特色;第二稿加了龙门石窟的元素,又显得太厚重;直到第三稿,陈静雅提议用豫剧元素——“豫剧是河南的文化符号,花旦的水袖飘逸,和豫菜的‘鲜、嫩、爽’很配,再加上食材图案,既有文化味,又贴合菜谱主题。”

插画师按这个思路设计,红色封面配金线勾勒,水袖缠绕着香椿和豆腐,一眼看去,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

手账本印出来的那天,文创小组的人都围了过来,每人拿一本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