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59章 语言考核:海外员工过中文关,提升服务

第159章 语言考核:海外员工过中文关,提升服务(1 / 2)

五月的慕尼黑,微风带着多瑙河的湿润气息,明远楼慕尼黑门店的前厅被临时改造成了“考核现场”。

两张长桌并排摆放,桌上铺着浅青色桌布,摆着印着中文菜名的卡片、菜品图片和考核评分表——这是海外员工中文培训的最终考核现场,20多位外籍员工穿着整齐的工服,按顺序站在考核区外,既紧张又期待。

一周前,李明远通过视频会议,敲定了考核方案:“考核分两部分,口语对话占60分,术语识别占40分,总分80分以上算通过。核心不是考他们说得有多标准,而是能不能准确表达、顺畅沟通。”

方案由林晓和周凯细化——口语对话要求员工能接待“模拟食客”,介绍3道春宴菜品;术语识别则是随机抽取10道豫菜卡片,准确读出中文菜名并说出主要食材。

考核当天,慕尼黑门店的考核由林晓负责,她既是考官,也是“模拟食客”。

第一个上场的是安娜,她深吸一口气,走到林晓面前,微微鞠躬:“老师好,我准备好了。”林晓笑着点头,拿起“食客”手牌:“你好,我想吃你们的豫味春宴,推荐一道菜吧。”

安娜眼神一亮,语速稍快地说:“推荐香椿炒土鸡蛋,xiāngchǎo tu ji dàn!香椿是春天的,很鲜,土鸡蛋很香。”

林晓接着问:“这道菜辣不辣?我不能吃辣。”安娜立刻回应:“不辣,bu là!没有辣椒,很好吃。”

林晓又问:“有没有素的菜?比如豆腐做的。”安娜想了想,说:“荠菜烩豆腐羹,ji cài hui dou fu gēng!有荠菜和豆腐,很清淡。

林晓在评分表上写下“口语对话:55分”——发音虽不算特别标准,但表达流畅,能准确回应问题。

接着是术语识别,林晓随机抽了10张卡片:“牡丹燕菜、胡辣汤、榆钱窝窝……”安娜看着卡片上的中文,一个个念出来,遇到“牡丹燕菜”,她顿了一下,接着准确念出,还补充道:“用萝卜丝做的,像花。”

林晓笑着打了满分:“术语识别40分,总分95分,通过!”安娜激动地拍手,跑到休息区和同事分享:“我过了!很简单,只要记住菜名和食材就行!”

另一边,纽约门店的考核也在同步进行。

周凯当考官,还特意请了两位华人熟客当“特邀食客”,模拟真实用餐场景。

员工汤姆上场时,手有点抖,周凯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紧张,就像平时培训的那样,正常说就行。”

“特邀食客”张阿姨开口问:“小伙子,你们这儿的荠菜春卷,里面包的是什么呀?”

汤姆定了定神,说:“里面有荠菜、粉丝,还有一点肉,ji cài、fěn si、rou!炸的,很脆。”

张阿姨又问:“能不能帮我多放双筷子?”汤姆立刻说:“可以!等一下,马上来。”

周凯补充问:“‘慢炖’是什么意思?你们店里有没有慢炖的菜?”汤姆想了想,说:“慢炖是长时间用小火煮,比如……炖鸡汤,hēi tāng!”虽然把“鸡汤”说成了“黑汤”,但周凯还是笑着给了分:“意思对了,发音再注意点就更好了。”

术语识别环节,汤姆抽到了“河虾韭菜”“香椿拌豆腐”等卡片,都准确念了出来,只有“胡辣汤”念成了“胡辣tang(第一声)”,周凯提醒:“是tang(第四声),和‘烫’一样。”

汤姆赶紧纠正,周凯在评分表上写:“术语识别35分,口语对话50分,总分85分,通过!”汤姆长舒一口气,笑着说:“太好了!以后就能帮华人客人介绍菜了!”

考核过程中,也有员工遇到了“小麻烦”。

慕尼黑门店的莉莉,在术语识别时抽到了“牡丹燕菜”,她看着卡片,半天没念出来,脸涨得通红。林晓没有催促,而是提示:“你想想,我们培训时说,这道菜像什么花?用什么做的?”

莉莉眼睛一亮:“牡丹!牡丹燕菜!用萝卜丝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