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二月,年味还未散去,明远楼中央厨房的冷链车就已经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车厢里满载着切配好的燕菜丝、鱼块和标准化调料包,正送往各门店。
与此同时,明远楼各门店的菜单上,悄然多了一行标注:“糖醋软熘鱼块下调5元,河南烩面分量增加10%”,消息一出,立刻吸引了不少老顾客驻足,收银台前的队伍比往常长了近一倍。
“李总,糖醋软熘鱼块降价后,昨天一天就卖了120份,比之前多了50份!”
三店店长周涛拿着销售报表,兴奋地向李明远汇报,“不少顾客说‘降价还不减量,太实在了’,还有人专门点这道菜,说要尝尝是不是还是以前的味道。”
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中央厨房带来的成本下降。
自一月中央厨房正式运营以来,通过集中采购、批量加工、减少损耗,明远楼的食材成本和人工成本大幅降低,团队决定将部分利润让利给消费者,实现“降本增效、惠及食客”的双赢。
“先去中央厨房看看,今天的鱼块切配情况怎么样。”
李明远笑着说,和周涛一起前往中央厨房。
走进切配车间,自动化鱼块切割机正在高速运转,1.5斤左右的鲜活草鱼经过预处理后,被送入机器,不到30秒,就切成了大小均匀的3厘米见方的鱼块,传送带上的鱼块大小一致,没有一块因切割不当造成浪费。
“以前门店单独采购草鱼,每家店每天采购20斤,单价12元\/斤,还得自己去鳞、去内脏、切块,损耗率能到10%。”
中央厨房采购负责人李娜拿着成本对比表,向李明远解释,“现在中央厨房集中采购,每天采购200斤,单价只要9元\/斤,成本直接降低25%;加上机器切配,损耗率降到2%,综合下来,鱼块的单位成本比之前降低了30%。”
在预制区,工人师傅们正在封装糖醋软熘鱼块的糖汁包。
以前门店厨师每天要花1小时熬制糖汁,糖、醋、酱油的用量凭经验添加,不仅耗时,还容易出现“今天甜、明天酸”的情况。现在中央厨房按标准化配方批量熬制,每袋糖汁的成本比门店单独制作降低15%,还能保证口味统一。
“光是糖汁包,每家门店每天就能节省2小时人工,10家门店一年就能节省7000多小时!”李娜补充道。
除了鱼块,其他菜品的成本也大幅下降:
怀山药:中央厨房集中采购河南焦作的怀山药,批量采购价较门店单独采购降低15%,去皮、切条由机器完成,人工成本降低60%;
燕菜丝:机器切配效率是人工的15倍,每斤燕菜丝的切配成本从2元降到0.3元,还避免了人工切配的粗细不均;
高汤:中央厨房批量熬制高汤,牛骨、老鸡的利用率提升20%,每斤高汤成本降低25%,门店直接加热使用,节省大量熬制时间。
“成本降了,品质不能降,更要让食客感受到实惠。”
李明远在团队会议上强调,“我们不搞‘低价低质’,而是‘成本下降让利于食客’——要么降价,要么加量,要么提升食材品质,让食客花同样的钱,能吃到更好的豫菜。”
基于这个原则,团队制定了“菜价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