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45章 改良菜品:选无刺鱼做软熘菜,进校园

第145章 改良菜品:选无刺鱼做软熘菜,进校园(1 / 2)

初秋的郑州,清晨的阳光刚越过教学楼顶,李明远就带着陈静雅、王建业和两位资深豫菜厨师站在了郑州第一中学的食堂门口。

隔着玻璃门,能看到食堂师傅们正忙着摆放餐具,学生们背着书包三三两两走进来,餐盘碰撞的清脆声响里,藏着他们此行的目标。

把豫菜搬进中学食堂,让“豫味学生餐”成为孩子们餐桌上的日常。

“李总,昨天跟五中的张校长沟通时,他特意强调,学生餐不仅要好吃,营养配比必须达标,毕竟现在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吃饭的问题。”

陈静雅手里拿着五所中学的食堂调研表,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所学校的学生人数、口味偏好和现有餐食短板,“一中、三中是走读生多,午餐需求大;二中、四中是寄宿制,三餐都要覆盖;五中周边有不少河南老住户,学生对家乡菜接受度更高。”

王建业则拎着两个保温食盒,里面装着提前做好的“糖醋软熘鱼块”和“蒸槐花麦饭”,这是他们为学生餐准备的“试金石”。

走进食堂后厨,一股饭菜香扑面而来。

郑州一中的食堂王经理早就等着了,手里拿着后厨的布局图:“咱们食堂有三个窗口,平时卖的都是家常菜,孩子们吃久了就不爱动筷子,剩饭桶每天都装得满满的。你们说的豫菜学生餐,要是能让孩子们多吃点、少剩点,那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李明远接过布局图,指着靠窗的位置说:“王经理,咱们把最显眼的这个窗口改成‘豫味学生餐专窗’,菜单每天换着来,但核心的几道菜得稳住——糖醋软熘鱼块得用新鲜的龙利鱼,刺少肉嫩;蒸槐花麦饭要选当季的槐花,拌上玉米面蒸,香得很;牛肉炒面得用手擀面,炒出来筋道;香菇牛腩得炖得软烂,方便学生嚼;汤品就做蛋花汤和绿豆汤,一咸一甜,夏天解腻,秋天暖胃。”

说话间,豫菜厨师老周已经穿上了工作服,拿起案板上的龙利鱼演示起来:“做糖醋软熘鱼块,关键在‘熘’这一步。

鱼块要先裹上淀粉炸到金黄,再调个酸甜汁,汁里得加少许番茄酱提鲜,但不能太甜,不然孩子们吃多了腻。”

他一边说,一边把炸好的鱼块放进锅里,滋啦一声响,酸甜的香气瞬间飘满后厨。

食堂师傅们围过来看,有的拿出手机拍视频,有的记笔记:“周师傅,这淀粉裹多厚合适啊?”“炸的时候油温多少度?”

老周耐心解答:“淀粉裹到能薄薄挂一层就行,太厚了影响口感;油温六成热,也就是油面冒小泡的时候下锅,炸两分钟就捞出来,外酥里嫩。”

另一边,陈静雅正在和食堂的营养师对接营养配比:

“糖醋软熘鱼块含优质蛋白,蒸槐花麦饭有膳食纤维,牛肉炒面能补充碳水,香菇牛腩补铁,再配上蛋花汤或绿豆汤,蛋白质、碳水、维生素都齐了。

价格方面,一套餐12块钱,比现有套餐便宜2块,家长也能接受。”

营养师拿着计算器算着:“12块钱能吃到鱼、肉、主食和汤,性价比确实高。

咱们可以每天换一道豫菜,比如周一糖醋软熘鱼块,周二番茄炖牛腩,周三蒸菜蟒,周四河南烩面,周五炸八块,孩子们不腻,营养也均衡。”

当天中午,“豫味学生餐专窗”正式试运营。窗口前挂着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豫味进校园,美味又营养”,旁边的展示板上贴着每道菜的食材来源和营养成分。第

一个来点餐的是初二学生张浩然,他看着菜单犹豫了一下:“阿姨,糖醋软熘鱼块好吃吗?我平时不爱吃鱼,怕有刺。”

打餐的食堂师傅笑着说:“这是龙利鱼,没刺,酸甜口的,你试试。”

张浩然端着餐盘找了个位置坐下,尝了一口鱼块,眼睛亮了:“哇,真好吃!比我妈做的鱼还香。”旁边的同学听到了,也纷纷跑到专窗点餐,不一会儿,窗口前就排起了长队。

试运营期间,李明远和团队每天都来学校蹲点。

早上看食材验收,确保每一份食材都新鲜;中午看学生点餐情况,记录哪些菜受欢迎,哪些菜需要调整;晚上和食堂师傅复盘,解决烹饪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