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豫菜春秋 > 第129章 推出小份菜:"一人食豫味套餐",受白领青睐

第129章 推出小份菜:"一人食豫味套餐",受白领青睐(1 / 2)

写字楼的晨光总带着几分匆忙,上午十一点刚过,cbd商圈的外卖订单便开始扎堆跳出。

李明远站在“明月楼”前厅的电子屏前,指尖划过不断刷新的订单列表,眉头却微微蹙着——屏幕上近七成订单备注“少放米饭”“菜品减量”,甚至有顾客直接留言“能不能出半份菜?一个人吃不完太浪费”。

“明远,这是上周的年轻客群消费数据。”

行政总厨王建业端着一叠报表走过来,指尖点在“单人就餐占比”那栏,“你看,18-25岁客群里,单人到店消费占了42%,但点单时大多只敢选一菜一汤,很多招牌菜因为分量大,他们根本不敢尝试。”

文化顾问陈静雅刚好抱着笔记本进来,听到两人对话,立刻接话:“上次做年轻食客调研时,不止一个受访者说‘想尝鲤鱼焙面,可一个人吃不完,打包回去就坨了’。尤其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他们午餐时间短,又讲究精致不浪费,咱们现有的菜品分量,确实没接住这群人。”

三人围着数据报表坐下来,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在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李明远指尖敲着桌面,目光落在调研问卷里那句被圈出来的话:“分量有些大、不适合单用”——这话在18-25岁受访者里出现了237次,当时只想着改颜值,没承想“分量”才是困住单人食客的关键。

“要不,咱们试试小份菜?”

王建业突然开口,他搓了搓手,眼里闪着兴奋的光,“就做一套‘一人食’套餐,把豫菜的经典菜都做成小份,让一个人也能吃遍招牌。”

陈静雅立刻点头:“这个方向对!白领们既要方便快捷,又想吃得有品质,小份菜刚好契合。而且上次改良菜品颜值后,年轻人都爱拍照发圈,套餐要是做得精致点,说不定还能在社交平台火一把。”

李明远没立刻拍板,而是翻出外卖平台的白领消费报告:“cbd白领午餐人均预算在35-45元,下单高峰集中在11:30-12:15,他们最在意‘性价比’‘不浪费’‘种类丰富’。咱们的套餐得卡在这个区间里,既要涵盖豫菜特色,又要控制总价。”

三人一拍即合,当天就拉着后厨和市场部开了会。

王建业回后厨的第一时间,就拎着厨师服钻进了操作间——要做小份菜,可不是简单把菜量减半那么简单。

就说招牌菜鲤鱼焙面,正常份用的是一斤半的黄河鲤鱼,改成小份后,鱼的重量得降到六两,可鱼小了,炸出来的造型容易塌,浇汁时也挂不住味。

“师父,您看这样行不行?”

年轻厨师小张捧着一条处理好的小鲤鱼,小心翼翼地在鱼身上划着花刀,“我把刀距缩到一厘米,炸的时候油温先升后降,让鱼皮定型,鱼肉还能保持嫩度。”

王建业凑过去看了一眼,拿起刀在鱼腹处补了两刀:“这里得深一点,浇汁才能渗进去,不然小份鱼吃着没味。”

两人在操作间里试了一下午,炸废了十几条鱼,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火候。

七成热的油下锅,炸到鱼皮金黄起脆,立刻转小火浸炸30秒,捞出后淋上浓稠的糖醋汁,再撒上细如发丝的焙面,小份鲤鱼焙面既保留了原有的酸甜酥脆,又不会因为分量小而失了卖相。

这边后厨忙着调整菜品分量,陈静雅则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和设计团队琢磨套餐包装。

“得有豫菜的特色,但又不能太老气。”

她指着屏幕上的豫菜元素,“鲤鱼焙面、胡辣汤都是咱们的招牌,能不能把它们做成卡通形象?比如让鲤鱼顶着焙面,胡辣汤碗里飘着小辣椒,这样白领们拿到手就想拍照。”

设计师顺着她的思路,画出了第一版卡通图:圆滚滚的鲤鱼睁着大眼睛,嘴里叼着一缕焙面,旁边的胡辣汤碗冒着热气,碗沿坐着个戴厨师帽的小面人。

陈静雅看着图笑了:“再加点河南元素,比如在角落画个小塔,像二七塔那样,让套餐更有地域感。”

等包装设计定稿时,王建业也带着试做的套餐样品来了。

白色的餐盒上印着彩色的豫菜卡通形象,打开盖子,左边是小份鲤鱼焙面,鱼身金黄,焙面纤细;中间是一碗胡辣汤,用的是上次改良的玻璃碗,里面飘着红色的辣椒、黄色的豆腐丝,还有点缀的绿色香菜;右边分成两格,一格装着凉拌面筋,淋着芝麻酱,撒着芝麻和黄瓜丝,另一格是清炒时蔬,用的是胡萝卜丁、玉米粒和青豆,颜色鲜亮。

“总价算下来38元,刚好在白领的预算里。”

李明远拿起筷子尝了一口胡辣汤,辣度比正常份稍减,更适合午餐食用,他对王建业说:“师父,你把胡辣汤的胡椒量再降一点,白领下午要上班,太辣容易烧心。”

王建业记在本子上,李明远又补充道:“凉拌面筋里加了点蒜水,提味又解腻,小份菜量少,得让味道更突出。”

套餐细节敲定后,市场部开始制定推广方案。

“主要渠道还是外卖平台,咱们在首页挂个banner,写‘一人食豫味套餐,38元吃遍经典’。”

市场部经理指着方案说,“针对写字楼白领,咱们还能做个‘工作日午餐满30减5’的活动,下单再送一张满50减10的优惠券,吸引他们复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