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穿过积雨云,机翼掠过湄南河上空。
李明远拉开遮阳板,看见曼谷的屋顶像一片片五彩鱼鳞,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机舱门一开,潮热像刚出锅的蒸汽扑面而来,带着椰浆、香茅和汽油混合的街头味。
“豫菜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得先学会呼吸这里的空气。”
他回头对团队说。
此次随行五人:
?\t李明远(豫菜体验店创始人)
?\t陈静雅(文化策略与菜单设计)
?\t张强(青年厨师长)
?\t王婷(市场调研专员)
?\t泰国本地顾问阿boon(中泰混血,曾任米其林泰餐副厨)
出关后,所有人背包里都有一罐“便携式豫菜急救包”——标准化胡辣汤粉、糖醋汁、牡丹燕菜速发干丝,以及一袋真空铁棍山药片,像带着中原的锦囊妙计。
次日清晨7:00,曼谷唐人街(Yaowarat)的霓虹尚未熄灭,街口已排起豆浆油条长队。
团队租下一间停业的中药铺门口,3米x3米的空间,架起折叠长桌、两台卡式炉、一块LEd灯条,打出中泰双语招牌:
“豫菜快闪 Yaoop-up | 免费试吃 | 期待您的真实评价”
菜品三选一:
1.\t改良版糖醋黄河鲤鱼(减糖30%,加青柠汁提鲜)
2.\t牡丹燕菜迷你盏(萝卜丝配鱼露+香茅调味汁)
3.\t胡辣汤小杯(辣度下降15%,配炸香茅丝)
桌角贴一张二维码,扫码可填写匿名问卷,自动切换泰语\/英语\/中文。
第一组顾客是两名穿校服的女中学生,先被“免费”吸引,又被造型惊住:“这朵花是萝卜?!好仙!”
她们把燕菜盏举到逆光处拍照,阳光穿透细丝,像给手机加了一个天然滤镜。
入口后,鱼露的鲜味与萝卜清甜碰撞,两人同时瞪眼:“????????(泰语:超好吃)!”
两小时测完60份样本,初步统计:
?\t认为“口感温和、食材扎实”占73%
?\t喜欢“花香\/果香混合”占65%
?\t感觉“调味偏淡”占22%
?\t“愿意复购”占58%
午后,团队转移到拉差达火车夜市(Ratchada),霓虹灯与汽车尾气交织。夜市人流更大,试吃桌前排起15米长龙。
一名摩托司机tong小哥试吃完糖醋鲤鱼,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