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式炸鱼重香料,你们保留鱼鲜味,又带甜酸,像给味蕾做马杀鸡!”
也有挑剔的食客:“酱汁可以再重一点,泰餐喜欢爆炸味。”
陈静雅在笔记本上写:可考虑提供“双酱汁”选项,原味+加辣加酸。
夜市中后段,出现一群说潮汕话的游客,他们是曼谷第二代华裔。
“我要一份原味胡辣汤!”一位戴金框眼镜的大叔激动地说。
张强现场冲汤:滚水150l,胡辣汤粉15g,山药片5g,香茅油3滴。
大叔喝第一口就红了眼眶:“我老家漯河,30年没回去,就这味!”
他的女儿却更喜欢改良版:“爸,这边加香茅不呛,我可以天天喝。”
两种声音,让团队切实感受到“分众”之必要:
?\t华人是情感消费,要“记忆中的家乡味”
?\t本地人是好奇消费,要“熟悉中的新鲜感”
五、餐厅走访:汤类缺口与价格锚点
接下来三天,团队走访曼谷20多家大小餐厅:
1.\t连锁泰餐:汤底多为冬阴功、椰浆、清汤;售价60-120泰铢(12-24元)
2.\t中泰融合:出现“麻辣火锅”“猪脚饭”等,但汤类仍以泰式为主
3.\t高端酒店:对“清汤类”需求大,用于宴会前菜
调研结论:
?\t豫菜汤品在曼谷有差异化空间
?\t人均接受价80-150泰铢(16-30元)
?\t本地厨师对“标准化复合调味包”兴趣浓厚
阿boon翻译并记录:“泰国厨师不怕学新菜,怕配方不稳定,你们把胡辣汤做成1:10浓缩汁,我保证三条街内餐厅愿意试。”
第四天收工后,众人到7-11买饮料。冰柜里一排“日本味增汤即食包”引起李明远注意:小巧、便宜、口味本地化。他立刻拍板——
“我们要做豫菜即食包!第一步,胡辣汤浓缩汁;第二步,牡丹燕菜‘丝+汤’组合装;第三步,糖醋汁小挤压瓶。”
陈静雅补充:“包装要泰语+表情包,年轻人喜欢。”
王婷把便利店数据录入表格:
?\t即食汤包市场年增长率18%
?\t目标客群18-35岁白领
?\t价格带15-25泰铢(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