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语言的宝塔(2 / 2)

换成自然语言的说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张伟没有过多停留。

“第四层——文体结构层。”他的笔迹流畅而自信,

“每家企业的系统,ERp、ES、SR、cR……其实就是不同的企业语言‘文体’。

它们像自然语言的‘议论文’、‘小说’、‘书信体’,只是表达的主题和目的不同。

我们将这些文体用企业语言的‘上位词或下位词’定义好各种文体模板,企业使用时,就不用再去全新构建框架了,直接复制这个模板,在此模板基础上写出自己运营的具体‘文章’。”

张伟捎着停顿,等了等大家吸收这套理论的时间,“类比自然语言,就像wpS‘稻壳’商城里,有各种各样文体的模板,比如工作总结、年度报告....,咱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找到匹配自己需求的模板,复制下来,填入自己的内容即可。”

小温的眼睛亮了起来,她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张伟的冲塔来到了新的层级“第五层——企业项目层。”张伟的笔也抵达了新的高度,

“每个项目,就是一篇具体的,完整的,某种文体的‘企业文章’。海尔ERp项目、华为SR项目.......——这些不是冷冰冰的交付物,而是用企业语言编写的‘企业文明的具体篇章’。

这就像自然语言用5277个汉字,能写出《红楼梦》也能写出《母猪产后护理》,当然也能写出《金瓶梅》。

相同的企业语言的单词,能写出海尔的ERp项目,也能写出麦当劳的SR项目,还能写出夏国能量的cR项目。

只是这些单词之间的排列,标点符合不同罢了。”

张伟停顿了一下,突然想到一个在马尔代夫想透的一个问题:“当然企业语言,是一种形式语言,他们的语义和自然语言有些许的不同,自然语言是:语义=语义逻辑=数据。

而企业语言这种形式语言是:语义=语义逻辑+数据。

因此即使两家企业使用相同的,一模一样的企业语言构建的系统、文章,但是他们的语义是绝不相同的。

因为他们的数据不相同,那么最后的语义也绝不相同。”

张伟还顺带开了一个玩笑:“企业语言写的文章,知网里查排重,就没有意义了,翟天临也就不会塌房了。”

此时只见小温这个产品经理接话,“哈哈,也就是说......”小温仿佛被张伟理论之锤,敲开了封印,“我们公司未来给企业实施的每一个项目,不对是‘书写’的每个项目,其实就是在给企业这个智能体在写一篇具体的文章?“

张伟赞许地点头:

“是的!

我们的客户在用我们构建的文体、文字,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文章、历史、知识,因此每个企业的文章含义肯定是不相同的。

就像我们刷抖音千人千面,我们最终给客户呈现的项目也将是千企千面的。

而这些文章、历史、知识最终也将会沉淀在我们构建的系统上。

就像人类用自然语言在番茄App上写小说,最终所有作者的小说都沉淀在番茄的服务器里。

番茄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小说,甚至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就是无穷无尽的小说。

因为你永远看不完那么多小说,就是无穷尽的。”

这个比喻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思考。

他们平日的工作,突然被赋予了一种文明传承的意味、使命感。

张伟的笔继续向上,直冲向最后的两层塔楼。

“第六层:静态数据层。主数据、物料、组织、用户——这是企业语言的‘名词库’,是所有故事发生的具体背景设定和定义,也是企业语言的静态数据。”

“第七层:动态数据层。交易、金额数量、业务数据——这是语言的‘数据记录’,是故事展开的具体情节。也就是语义=语义逻辑+数据,这个公式里的‘数据’,让‘语义’能被真实的定位、具象化。”

张伟就这样通关了七层理论设计架构的境界。

七层架构完整地呈现在白板上,在晨光中宛如一座通往未来的金字塔。

但张伟还没有结束。

他之前在塔形图的下方,画出的那两条线,一条水平的空间轴和一条垂直的时间轴。

“时间轴:”张伟沿着垂直向上的线说道,

“企业语言构建的知识、内容积累,在时间上会持续的沉淀、生长。就像我们此刻还能翻看十年前、五年前在番茄上写的小说。

在这套架构上,我们依然可以翻看15年前海尔的ERp是如何运作的。

唯一不同的可能存在权限、数据安全的限制,但是系统架构,技术体系,本身是可以完成这样的跨越时间长河的信息、知识传承和贡献的。”

“空间轴:”张伟的笔沿着水平的线说道,“各个企业、合作伙伴同时在平台上,也将可以并行沉淀基于企业语言的解决方案。就像此时此刻,这这个时空横截面上,作家5ttu、三九、杀虫队.....无数作者正在番茄小说App里同时创作小说。”

张伟转身面向团队,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预言的确信:“只是,番茄沉淀的是自然语言,只有‘小说’这一种文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沉淀、积累。而我们即将建造的平台要沉淀的是企业语言的,所有文体,所有企业写的文章,在时间轴与空间轴上的全量积累和沉淀。”

“当语言构建的成果,能够沿着时间轴沉淀、在空间轴扩展,我们就获得了——”张伟停顿了一下,让每个字都重重落下,“‘企业文明的全量知识和记忆’。”

张伟说完这话,所有人的表情有那么一瞬间的呆滞,会议室里也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阳光正好打在白板上,七层结构在光线下熠熠生辉,投出的阴影仿佛真的变成了一座文明的丰碑。

这份静默被专利小吴打破。

他猛地站起来,手中的专利申请草案被捏得微微发抖。

“伟哥,这个七层体系........太逆天了........太完整了!这可以直接申请体系专利!而且不是一个专利,是一个专利群的母专利!企业语言七层架构方法论,光是这个名字就足够震撼,足够霸气!伟哥啊,自从你度假回来,把我震撼的够呛啊!”

老陈终于摘下了耳机,眼神里不再是漠不关心,而是一种技术人特有的激动和兴奋:“我明白了。这不是我们传统写系统的方式,这是我们在重塑tob系统的逻辑体系。如果我们真的能把这个架构实现……”

小杨眯着眼睛,手指在空中比划着:“下午我能不能用VR把这七层塔建出来?我想让大家在虚拟空间里‘走进去’,亲手触摸每一层的结构。这比平面的白板要直观得多!“

张伟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下午的主题,就是这个——我们要让思想、理论落地、可视化、变成实际的系统。”

团队的每个成员都从这套架构中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

这座理论之塔不再是张伟一个人的构想,它正在成为整个团队、整个公司共同看见的未来。

张伟收起马克笔,白板上的七层结构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晰,他走到最顶层旁边,郑重地写下十个字:

“语言即系统,系统即文明”!

然后他缓缓转身,目光扫过每一张充满期待的脸。

“上午,我们讲文明的骨架;”张伟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带着开启新篇章的庄严,“下午,我们建它的血肉。”

镜头最后定格在白板上。

那座七层架构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能投出长长的阴影,仿佛不只是画在平面上的线条,而是一座已经拔地而起的文明之塔。

那是企业语言的理论基石,也是EGb-企业全球脑,从思想走向现实的开端。

而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真正的工作,现在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