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八点半,一号会议室。
晨光穿过巨大的落地窗,在光洁的会议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张伟独自坐在桌前,面前的白板一片空白,只有他刚刚写下的几个字:语言、文字,是知识的容器。
就像维特根斯坦,奥地利\\英国哲学家的那句,‘语言的边界,就是认知的边界’一样!
张伟指尖还残留着马克笔的触感,目光却已穿透玻璃,望向远处深圳清晨的天际线。
山顶的顿悟仍在血液里流淌——那种将语言与文明进化并行的宏大视野,此刻在他心中愈发清晰。
“人类有自然语言,所以能跨越时空、穿越空间传递智慧,构建文明。”张伟在心中默念,“企业若想真正进化成智能体,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语言承载物,来沉淀经营知识,传承管理智慧。”
这既是精度可控至微米、细胞级别的知识工程,也是能够承载全球企业文明进化的宏伟框架。它要求极致的精度,也呼唤无边的雄阔——这是一个全新文明体奠基级别的磅礴技术工程。
张伟拿起笔,在白板上画出一条水平的时间轴,一条垂直的空间轴,然后在交汇处开始勾勒了一个七层的塔形结构。
线条简洁却充满力量,如同是建造数字文明的脚手架。
九点整,团队成员陆续进场。
产品部的小周第一个推门而入,手里抱着笔记本,脸上是惯常的认真神色,他看到白板上的坐标系和未完成的塔形图,立刻找了最前排的位置坐下。
“张总今天气色不错啊。“小温跟着进来,脸上写满期待,作为社交SR的产品经理,她对张伟即将分享的内容最为关切。
研发老李晃了进来,瞥了眼白板:“今天又要讲啥?那套‘企业智能体语言’还没讲完?”他在老陈旁边坐下,后者已经戴上耳机,眼睛盯着手机屏幕上的代码,对周围的一切漠不关心。
小吴拎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匆匆赶到,里面是他连夜整理的专利申请草案,看到白板上的草图,习惯性的掏出手机拍照存档。
最后进来的是小杨,头上还戴着那副特制的AI+xR眼镜。“伟哥,”他兴奋地说,“下午能不能让我用这个模拟一下您的理论结构?“
张伟微笑着扫视全场,目光在每个人脸上停留片刻。“先别急,”他的声音平静而有力,“我们今天上午,只做一件事——把理论架构,讲清楚,找准方向、目标。”
张伟站起身,走到白板前,他拿起黑色马克笔,在刚才的草图旁,清晰地画出七条横线,如同建造一座通往未来的阶梯。
“接下来我要讲的是,企业语言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理论!”张伟看向大家铿锵有力的宣布今天会议的主题!
话不多说,张伟开启了理论架构的布道!
“这,”张伟的笔尖重重地点在第一条线上,“就是企业语言成型后的七层系统架构体系。”
张伟手指着阶梯的第一层,也是这个数字宝塔最大的一层说道,
“第一层:功能模块层。”张伟写下这五个字,环视众人,
“说的粗放一点,这一层存放的是企业语言的‘行动词’,是动作的最小颗粒。
就像自然语言里的‘走’、‘跳’、‘吃’,在企业语言里,就是‘保存’、‘审批’、‘转发’、各种具体的逻辑处理小单元,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函数层,也是我SAp的第6层结丹——bApI函数层。
没有它们,企业语言系统无法行动;数据也无法流动、运作。
当然这一层,也是最直观的程序代码层。”
小周飞快地记录着,不时点头。
“第二层:业务建模层。”张伟向上移动,“这是语言的‘名词体系’,企业语言的‘业态词’和‘实体词’在这一层被完成业务建模。‘采购订单’、‘发货单’、‘物料主数据’——这些词汇,是我们定义企业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构建企业语言的单词层。“
张伟顿了顿,“从语言学角度看,这些叫着‘上位词’,是业务概念的高度抽象建模的集合层。”
“伟哥,什么叫上位词?”小温适时的开口。
“‘水果’这个词,从语言学的角度叫做上位词,苹果、梨子是水果的下位词;从逻辑的角度,就是对一个大类定义一个统一的名称。”张伟解释道。
张伟看到小温,和团队成员,飞快的记录着,于是没有往下再拆解这套理论的架构。
而是展开向更深的下位词拓展开来,“这是语言的‘修辞与细化’。就像‘水果’采购订单’、‘服装采购订单’.....等等,他们是各不相同的。
这是企业语言的下位词,是概念的具体化。
而向‘采购订单’这样的上位词很多,当然每个上位词对应的企业语言下位词,一样很多。”
这部分对于这帮计算机专业的码农,确实有点超纲了,张伟也捎着停顿,等了等他们的吸收节奏,为了辅助他们消化,张伟顺势举了例子。
“这也是语言学,用在企业智能体上最精妙的表达和系统实现逻辑。
比如同样叫采购订单,服装采购订单需要标注‘网格’即大码、中码、小码,而五金的采购订单就不用。
这就像在表述一个人死亡时,不同的业务场景需要使用不同的词语,比如过世、牺牲、飞升、嗝屁......一个道理。
企业业务千奇百怪、千变万化,只有使用语言的特性逻辑才能进行如此精妙的诠释和具象表达。”
这时,老陈抬起头,眉头微皱:“伟哥,这听起来挺哲学的……可咱这是写软件,不是搞语言学啊。“
会议室里一阵轻微的骚动。
张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轻轻笑了笑,放下马克笔。
“老陈,你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写代码,一个系统要反复重构多少次?“
老陈一愣:“那当然,需求一变就得重构。“
“为什么?”张伟追问,目光扫过全场,
“因为我们的系统架构理论体系不清晰,整体架构设计完全基于眼前的问题,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也就是我之前给你们讲的tob产品分为4级的划分,我们现在要构建的产品是第四级的产品。
想要建造大厦,一定要理论先行,迪拜大厦,一定不是一帮泥瓦匠构建的,一定是全球最顶尖的建筑理论大师设计、构建的。
自然语言的混乱会带来语义的误解,系统架构的混乱——会带来整个工程的坍塌。
在空气动力学理论没出来以前,就是无法让铁疙瘩飞上天。”
张伟走到老陈面前,声音沉稳:“我们正在构建的,是未来要适应全球企业、所有业务形态的超宏大系统架构。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来支撑,完全不足以承载如此庞大的工程。”
会议室陷入一片静默。
老陈张了张嘴,惭愧的点了点头。
张伟回到白板前,继续向上攀登,这感觉就像是修仙小说里,一层一层闯荡试练塔。
“第三层:业务方案层。”张伟的笔继续向更高层级的宝塔进发,“这一层,就像我们自然语言的,成语、名言金句。
把多个企业语言的单词,组成一个经典的解决方案,一段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流程、句子。”
小温,此时立马反应了过来,“伟哥,你这个比喻我懂了,就像企业管理包装材料采购时,每家的逻辑,基本都是按照材质+平方米的采购业务流程,在管理产品生产时都需要用料、工、费计算产品成本的业务逻辑,在报销时都需要固定的格式和填报内容流程。”
“不错,小温,这一层你理解的非常对!”张伟立马给予及时的肯定:“但是我们这一层的精髓,是沉淀出各种品类、各种方案,在各个行业的经典流程,甚至是一整个方案,现在的说法叫着‘最佳业务实践’。
换成企业语言,就是用企业语言写的一句话,或者一个完整的自然段。
当我们在这一层,收集、沉淀足够多时, 在构建第四层时,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