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骨牌未动,风已起(1 / 2)

三天后,张伟接到了峰哥的信息。

没有电话,也没有语音,只是一段简单的微信文字:

“cEo的话:这个项目靠谱,对自己有用。”

张伟看着屏幕,眼睛亮了。

这话说得太“cEo”了——不表态,不承诺,也不虚与委蛇。

但“靠谱”和“有用”两个词,是高级别决策者最珍贵的“非拒绝式肯定”。

张伟转头看小玲,正好她也凑过来:“他说什么?”

张伟把手机递给她看。

小玲读完,若有所思:“这是他说给峰哥听的,不是直接说给你听的。”

“是。”张伟点头,“赵总故意这么安排的。”

“这是什么意思?”她有些不解。

张伟笑了笑:

“第一、这是这种cEo的做事方式,对外总是喜欢有一层过滤。”

“第二、这说明他已经开始‘下注’了,这种惜字如金的cEo,要么不发声,发声了一定代表某种决定。”

“可他没签字啊。”

“他不会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伟把手机收起,目光坚定起来,“但只要我有第一个客户,他就是第二个。他比投资人更精,看到路了,他一定冲。”

小玲默默点头,过了几秒:

“那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第一个客户搞定,把第一笔融资搞定——让他有理由跟进。”

张伟玩味的看着小玲:

“真是我的好伙伴啊,咱们想到一块儿去了,赵总真是我设计的骨牌中的一张。”

张伟走到白板前,开始画起一张张“多米诺骨牌关系图”:中间是那个电子行业的首单客户,左边是天使投资人,右边就是眼前这位沉默冷峻的cEo。

而现在,张伟要做的,开始布局自己的骨牌了。

........

与张伟此刻的百感交集不同,那位cEo赵总的办公室里,却只有一份沉默到极致的决策报告。

会议桌正中,摆着公司VR业务部的三季度运营分析。

亏损8200万,项目进度滞后,无一突破性产品上线。

投资额逐年加码,但回报始终模糊,董事会内部已有不少人开始提出“砍掉VR业务”的建议。

cEo静静地看着报告第一页,手指没有动。

他已经看完了五遍——每一个数字都像一颗冰冷的钉子,把整个“新业务逻辑”钉在墙上。

他不是不懂。

作为从财务部一步步走到cEo的人,他比谁都明白:这个项目已经没有财务意义了。

但他也知道——这不是一个财务项目。

这是一场关于企业未来技术路径的豪赌。

他不是没想过转型。他甚至尝试过让VR团队和培训部门合作做企业教学平台,做数字孪生会议室,但都没有起色。

内容创意有限,系统整合难,员工参与度低,最终又变成了“花式摆设”。

而现在——

张伟的“企业智能体·主脑掌控座舱”,以一种几乎不可能的方式,把“VR硬件”与“企业决策系统”连接在了一起。

这是第一次,有人不是把VR当“眼镜”,当视觉的延伸。

而是完全换一个方向,把VR当成了“大脑的外部延伸”。

他没说出来。他从不提前亮牌。但他心里已经默默立了一个fg:如果张伟真能走通这条路,他不仅会采购,还会用这个方案,救下整个VR部门。

他已经想好了对董事会的说法:

“我们不再做消费端VR,我们做‘企业决策用VR’——用它看整个公司的指标地图,用它代替董事会汇报。”

他知道这是豪赌。

但他也清楚:真正能穿越周期的cEo,从来都不是守摊者,而是创造新赛道的破局者。

而张伟,可能就是他的那条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