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 > 第5章 活字排版初尝试,方块乱阵悔不迭

第5章 活字排版初尝试,方块乱阵悔不迭(1 / 2)

在造纸作坊感受到了文明传承的厚重之后,马骥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与纸张息息相关的另一项伟大发明——印刷术。他向一位路过的工匠打听,果然,在这片庞大的匠作区里,设有专门研究和实践印刷技术的“印书局”。

马骥心中一阵激动,连忙按照工匠指引的方向走去。没过多久,一座挂着“印书局”木牌的工棚就出现在眼前。与其他作坊的喧闹不同,这里相对安静,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混合着木材和金属的气息,显得格外雅致。

走进工棚,马骥立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棚内摆放着几个巨大的木架,木架上被分成了密密麻麻的小格子,每个格子里都整齐地排列着一个个小方块——有的是泥烧制的,呈灰褐色,表面粗糙却坚硬;有的是木质的,经过精细打磨,色泽温润;还有少量是金属铸造的,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马骥仔细一看,每个小方块上都反刻着一个单个的汉字,笔画清晰,棱角分明。

旁边的工作台上,摆放着几块铁板、铁框,还有油墨、刷子、镊子等工具。一位戴着老花镜、头发花白、神情严肃的老先生,正伏在案前,用一把小巧的镊子,小心翼翼地从木架上夹取那些小方块,一个字一个字地排列在一个带框的铁板上。他的动作缓慢而精准,每夹取一个字,都会仔细核对,然后轻轻嵌入铁板的对应位置,用小木条固定好,仿佛在完成一件极其精密的艺术品。

“这是……活字印刷!”马骥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低声惊呼道。他在现代的历史课本上见过活字印刷的介绍,知道这是比雕版印刷更为先进的技术,却没想到能亲眼见到古人操作的场景。

那老先生听到声音,缓缓抬起头,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锐利的目光落在马骥身上,打量了他片刻,没有说话,只是微微颔首,然后又低下头,继续专注地排版。

马骥不敢打扰,屏住呼吸,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他看到老先生手边放着一篇写满字迹的纸稿,应该是即将印刷的原文。老先生对照着纸稿,先在铁板上均匀地撒上一层松脂和蜡的混合物,然后按照原文的顺序,一个字一个字地从木架上捡取活字,排列在铁板的铁框内。遇到生僻字,他会熟练地在木架的特定区域查找,很快就能找到对应的活字。

排版完毕后,老先生示意旁边一个年轻的学徒过来。学徒拿着一个特制的刷子,在排好的活字版上均匀地刷上黑色的油墨。油墨的香气弥漫开来,清新而浓郁。然后,学徒取来一张洁白的纸张,小心翼翼地铺在排好的活字版上,用一把干净的鬃刷在纸背轻轻刷过,动作轻柔而均匀,确保每一个字都能清晰地印在纸上。

刷完之后,学徒轻轻捏住纸张的一角,缓缓揭起——一张印满工整字迹的书页便赫然出现在眼前!字迹清晰,墨色均匀,与手写的几乎别无二致,甚至比手写的更为整齐规范。

“太神奇了!”马骥忍不住再次赞叹出声,“这活字印刷术,果然名不虚传!比雕版印刷效率高多了!雕版印刷要刻一整块版才能印一本书,费时费力,而且一版只能印一种书,存放起来也占地方。而活字印刷,一个字可以反复使用,想印什么书,只要重新排版就行,实在是印刷术的一大革新!”

老先生听到马骥的话,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似乎没想到这个年轻的书生竟然对印刷术有如此深刻的了解。他放下手中的镊子,脸上的严肃神情缓和了许多,开口说道:“哦?你这后生,竟也知晓雕版与活字之别?”

马骥连忙拱手行礼:“晚生略知一二。雕版印刷虽早,然刻版不易,纠错更难,一旦刻错一字,整版皆废,实在可惜。而活字印刷,一字一模,可随意组合、反复使用,不仅节省了材料和时间,纠错也极为方便,只需更换单个活字即可,实乃造福读书人、传承文明之伟大发明!”

老先生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然也。只是此术虽妙,操作却极需耐心与细致。排版之时,需对照原文,一字不差;活字的摆放,需疏密均匀,高低一致,否则印出的书页便会字迹歪斜、墨色不均。且这检字、排版,亦是耗费心力之事,非心细如发、耐得住寂寞者不能为。”

马骥看着那满架成千上万的活字,如同面对一片浩瀚的汉字海洋,深以为然。但他心里那股“我也能行”的冲动又冒了出来。他觉得,不就是按照原文顺序捡字、排版吗?虽然需要耐心,但应该也不难吧?

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厚着脸皮向老先生请求道:“老先生,晚辈久仰活字印刷之妙,心中向往不已。不知晚辈能否尝试一下排版?哪怕只是排一小段简单的文字,也算了却一桩心愿。”

老先生皱了皱眉,显然有些犹豫。他看马骥虽然神情热切,但年轻人大多毛躁,排版这活儿最忌毛躁,一个字排错,就可能影响整版的效果。但他见马骥确实对活字印刷有一定的了解,眼神中充满了真诚与渴望,便勉强点了点头:“也罢。你便试试吧。我让学徒给你找一段简单的启蒙文字,《三字经》开头几句,字数不多,也容易排版。切记,务必细心,不可急躁。”

“多谢老先生!晚辈一定小心!”马骥大喜过望,连忙道谢。

旁边的年轻学徒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连忙找来一块小型的铁板和铁框,又拿出一份写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纸稿,放在马骥面前的案上,然后指了指木架上的活字,告诉马骥这些活字是按照韵部排列的,不同韵部的字放在不同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