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魏砥 > 第547章 破局之路

第547章 破局之路(2 / 2)

“苏将军,立刻准备第二次密会!”陈砥没有丝毫犹豫,对苏飞下令,“时间就定在明晚子时,地点依旧在龙王庙!”

“诺!”

次日夜里,龙王庙。

气氛比上一次更加凝重。费祎显然也通过自己的渠道,得知了荆北北线骤紧的消息,他看向苏飞等人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

“苏将军,三日之期未到,贵方便急于相邀,可是已有了决断?”费祎开门见山。

苏飞压下心中的焦躁,按照陈砥的指示,沉声道:“费参军,你我皆明白人,不必绕弯子。北线军情,想必你已知晓。魏贼司马懿,才是我们共同的敌人!”

他顿了顿,继续道:“关于丞相提出的三项条件,我方经慎重考虑,回复如下:

第一,就边境冲突致歉,可以。但需明确,此乃为顾全大局,避免亲者痛、仇者快,而非承认所有责任皆在我方。具体致歉形式,可再商议。

第二,赔偿军资抚恤,亦可谈。数额需双方派员核定,基于实际损失,而非单方面要求。

第三,退出荆西之地,绝无可能!秭归、夷陵乃至整个荆北,皆是我江东将士血战得来,岂能轻弃?此条,乃和谈底线,若丞相坚持,则我等唯有血战到底,与秭归共存亡!届时,无论胜负,得利的都只有北方的司马懿!”

苏飞的话语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费祎眉头微皱,对方的态度比他预想的要强硬,尤其是在核心的领土问题上。但他也听出了对方在前两条上的松动,以及那份急于摆脱两面受敌困境的迫切。

“苏将军言重了。”费祎不动声色,“丞相亦知,领土之事,关乎国本,轻易难让。然,若无足够诚意,我方将士死伤累累,又如何向朝廷、向陛下交代?又如何能平息军中愤慨之情绪?”

苏飞深吸一口气,抛出了陈砥授意的关键筹码:“为表诚意,我方愿做如下承诺:”

“一、立刻释放所有在秭归之战中俘获的贵军士卒,并给予伤药治疗。”

“二、开放部分渠道,允贵方查验我方所获之魏国细作口供及物证。”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苏飞紧盯着费祎的眼睛,“我方将动用一切力量,协助贵方,在一个月内,擒获或指认魏国细作头目‘灰隼’!若逾期未能做到,关于赔偿数额及致歉形式,我方愿再做重大让步!”

费祎心中猛地一跳!一个月内,擒获“灰隼”!这个承诺,不可谓不重!这几乎是将和谈成败的关键,系于能否抓住这个神秘的魏谍身上!这既展现了江东的诚意和决心,也将了诸葛亮一军——若我方如此尽力,你方是否也该展现出相应的灵活?

他沉默片刻,缓缓道:“苏将军此言,确实出乎祎之预料。若贵方真能在一个月内交出‘灰隼’,或确凿指证其身份……前两条条件,确有很大商议空间。至于第三条……”他顿了顿,“祎需立刻禀报丞相,由丞相定夺。”

“理当如此。”苏飞点头,“但我方希望,在丞相决断期间,秭归前线能保持目前态势,勿要再起大规模战端,以免徒增伤亡,予魏贼可乘之机。”

费祎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此事,祎可代廖将军应允。围困可继续,但大规模进攻暂停。”

第二次密会,在双方各退一步,又各自握紧核心筹码的情况下结束。和谈的天平,似乎开始微微倾斜。但那只名为“灰隼”的幽灵,成为了撬动全局最关键,也最不确定的那根杠杆。

就在吴蜀双方在龙王庙进行第二轮秘密博弈的同时,一场针对“灰隼”的无声猎杀,已经在黑暗深处全面展开。

根据庞统的指令,江东的“蛛网”和隶属于陈暮直辖的另外几支秘密力量,被全部激活,像梳子一样,梳理着所有可能与“灰隼”相关的线索。

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近期与蜀汉有异常密切往来,且行为诡秘的商贾。尤其是那些在边境冲突前后频繁活动,又能接触到双方中下层官吏的商人。

二是蜀汉内部,那些职位不高不低,却能接触到军情传递、物资调度,且近期行为有疑点,或者与某些商贾过往甚密的官吏。

三是魏国方面,近期与蜀地有隐秘联系的人员动向。

压力也传递到了成都。诸葛亮在收到费祎的密报后,虽然对江东提出的“一月之期”将信将疑,但也意识到这是打破僵局的最好机会。他暗中下令,让负责内部肃清的李严,配合江东方面的线索,在蜀汉内部进行秘密排查,重点是那些可能与外界有非常规联系的官员。

一张无形的大网,在吴蜀两地,甚至蔓延至魏国境内,悄悄撒开。

然而,“灰隼”能潜伏至今,其谨慎和反侦察能力超乎想象。数日过去,各方收获寥寥,只是排除了一些可疑对象,真正的目标依旧隐藏在迷雾之后。

就在追查似乎陷入僵局之时,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线索,从江陵传来。

文聘在奉命率水军主力西进,做出威胁蜀军侧翼姿态的途中,其麾下一支负责侦查的小队,在巫县附近江面,拦截了一艘试图趁夜溜向蜀地的货船。船上除了一些普通货物外,还搜出了几封用密语写成的信件。破译之后发现,内容涉及蜀汉前线一些部队的调动和粮草储备情况,并非核心机密,但传递如此军情,显然非同寻常。

押船之人声称自己只是受雇运货,对信件内容一无所知。但根据其口供和船只往来记录追查,指向了一个名为“隆昌号”的商行。这家商行总部设在上庸(原属申耽,后申耽降吴,但此地商旅往来复杂),在成都、江州、乃至襄阳都有分号,主要经营蜀锦、药材和盐铁,生意做得很大,与双方官方都有一些来往。

“隆昌号……”庞统接到文聘转来的密报,手指敲打着这个名字,“上庸……三不管之地,又是商贸枢纽……好一个藏身之所!”他立刻下令,“重点查这家隆昌号!查它的东家,查它近几年的大宗交易,查它所有掌柜和重要伙计的底细!尤其是,在边境冲突和野三关事件前后,这家商行有哪些异常的人事变动和资金往来!”

猎手的目光,终于聚焦到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上。但时间,也在一天天流逝。荆北的烽火,秭归的僵持,建业的期待,都压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上。

宜城方向的战报传回襄阳,情况不容乐观。

郭淮用兵极为老辣,他并没有强攻宜城,而是分兵绕过宜城外围防线,四处袭扰,破坏村庄,切断粮道,制造恐慌,使得宜城守军和增援的辅匡部疲于奔命,士气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文聘的水军前锋已经抵达汉水,但陆军主力尚需时间。宜城及周边区域的局势,仍在恶化。

张合在宛城方向,虽然被黄忠的疑兵之计暂时唬住,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其斥候活动异常频繁,显然也在寻找荆北防线的破绽。整个荆北,如同一张被拉得太满的弓,随时可能崩断。

压力同样传导到了秭归。

虽然与蜀军达成了暂停大规模进攻的默契,但围困依旧。城内的物资日益匮乏,尤其是药材和盐。伤兵的状况开始恶化,士气不可避免地出现低落。陈砥不得不下令进一步缩减口粮,并亲自带着将领们与士卒同甘共苦。

“太守,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苏飞看着碗里几乎能照见人影的稀粥,忧心忡忡,“城内存粮,最多再支撑半月。若北线局势不能好转,西线和谈又迟迟没有结果……”

陈砥默默喝下碗里的粥,目光坚定:“我相信父亲和庞军师他们在建业的努力,也相信赵牧守在襄阳的能力。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守住秭归,就是守住西线谈判的筹码,就是为荆北分担压力!”

他走到城头,望着远方依旧连绵的蜀军营寨,和更北方那看不见的战场,心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那个神秘“灰隼”的迫切追寻。

破局之路,已然清晰,却布满了荆棘与迷雾。危机深重,但危机之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契机——一个彻底扭转三国战略态势的契机。

能否抓住,就看接下来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猎手与狐狸,谁更能技高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