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旁边一个摆摊卖菜的老汉搭话:“几位想租铺面?”
李二狗忙点头:“老伯有啥指点?”
老汉压低声音:“别找牙行,抽成高。俺知道南街有家铺面,老板回乡下了,托俺帮着瞅瞅。就是地方偏点,一年十五两。”
三人都来了精神。跟着老汉七拐八绕,果然找到一家小铺面,虽然旧点,但还算干净。
“咋样?”老汉问。
李二狗里外看了看,心里盘算:地方是偏,但价钱合适,稍微修整一下就能用。
“成!俺租了!”李二狗一拍大腿。
签了契书,交了定金,已经是下午了。三人饿得前胸贴后背,决定找个摊子吃点热的。
正吃着面,邻桌几个人的话飘进耳朵:
“听说了没?刘记在县里也开分号了!” “可不是嘛!就在东街上,阔气着呢!” “他家东西不咋地,咋开这大铺面?”
李二狗心里一沉。赵四和孙铁柱也听见了,面面相觑。
吃完面,三人特意绕到东街。果然,一家新开的铺面正在挂匾额,斗大的“刘记杂粮”四个字,门口伙计忙活着搬货,刘老五正站在门口指手画脚。
刘老五一扭头,正好看见李二狗他们,先是一愣,随即皮笑肉不笑地拱拱手:“哟!这不是小河村的李东家吗?也来县里发展?”
赵四想呛声,被李二狗拉住了。李二狗也拱拱手:“刘掌柜生意越做越大了。”
刘老五得意地捋捋胡子:“小本买卖,混口饭吃。李东家要是想来县里发展,可得小心点儿,县里水浑,别呛着了!”
回到驴车上,三人都沉默了。半晌,赵四才骂了一句:“这老狐狸!追到县里来跟咱作对!”
孙铁柱忧心忡忡:“县里铺租贵,竞争也厉害,咱能行吗?”
李二狗望着车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缓缓说:“县里人是多,花钱也大方。刘记能来,咱也能来。只要东西好,不怕没生意。”
回去的路上,没人说话。赵四也不东张西望了,孙铁柱一直皱着眉头。
快到村口时,李二狗忽然说:“咱得加快脚步了。刘记这是要堵咱的路呢。”
赵四甩了个响鞭:“怕他个球!咱有真本事!”
孙铁柱也点头:“回去就抓紧收拾铺面。”
驴车吱呀吱呀驶进小河村,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这一趟进城,让他们开了眼,也感到了压力。
县里的水,确实比镇上深多了。但既然迈出了这一步,就没有回头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