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地化透了,路也好走了。李二狗琢磨着,是时候去县里走一趟了。
这天一大早,天刚蒙蒙亮,院子里就热闹起来。
“驴车套好了没?”李二狗一边穿褂子一边问。
“套好啦!”赵四响亮地应着,“饲料袋、水壶都备齐了!”
周寡妇往他们怀里塞干粮:“路上吃,县里东西贵,别乱花钱。”
小丫扒着门框,眼巴巴地瞅着:“哥,带俺去呗?俺保证听话!”
李二狗弹她个脑崩儿:“下次带你去!这回俺跟四哥先去探探路。”
孙铁柱把最后一个包袱放上车:“二狗,钱揣好了,县里人多手杂。”
大牛吭哧吭哧搬了袋山货放车上:“给县里人尝尝鲜。”
这次进城,李二狗带了赵四和孙铁柱。赵四机灵会来事,孙铁柱稳重心眼细,正好互补。
驴车吱呀吱呀上了路。越往县里走,道越宽,人也越多。赵四兴奋得坐不住,东张西望:
“哎妈呀!快看那马车!真气派!” “嚯!这铺面比咱镇上的阔气多了!” “二狗兄弟你看!那人穿绸缎衣裳哩!”
孙铁柱比较沉得住气,但眼睛也不够使了,小声说:“县里就是不一样。”
李二狗心里也震撼,但面上不露,只叮嘱:“瞅着点路,别撞着人。”
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刻章铺子,老师傅戴着老花镜,慢悠悠地问:“刻啥章啊?”
李二狗赶紧说:“刻个'小河李记'的戳子,点心上用的。”
老师傅点点头:“要木头的还是石头的?木头的一钱银子,石头的二钱。”
赵四咂舌:“这么贵?”
老师傅眼皮都不抬:“嫌贵去别家。”
李二狗忙说:“要石头的,结实。”心里滴着血付了定金,约好三天后来取。
接下来找铺面。问了几家牙行,价钱吓得赵四直咧嘴:
“啥?一年租金要二十两?抢钱啊!” “这铺面还没咱院子大呢,咋这么贵!”
牙行的人爱答不理:“就这价,爱租不租。”
跑了一上午,腿都细了,也没找到合适的。三人蹲在街边啃干粮,赵四泄气地说:“县里这价,咱哪租得起啊!”
孙铁柱慢慢嚼着饼:“咱可以看看偏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