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蜚语(1 / 2)

十一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晴了两日,铅灰色的云层又重新聚拢,低低地压着柳林镇,冷风卷着枯叶,在镇政府大院打着旋儿,透出一股萧瑟的寒意。办公室里,铁皮暖气管刚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散着些热气,远不足以驱散这初冬的阴冷。

李腾正伏案审阅经发办报送的关于利用即将规划的公路机遇、初步设想物流节点的报告,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请进。”

推门进来的是党政办主任钱有福,他脸上带着些许欲言又止的踌躇,反手轻轻带上门,走到李腾办公桌前,压低了声音:“镇长,有件事……得跟您汇报一下。”

李腾放下笔,抬起头,看到钱有福略显凝重的神色,心知恐怕不是好事。“有福主任,坐下说。什么事?”

钱有福半个屁股挨着椅子边缘,身体微微前倾,声音更低了:“这两天,

“哦?”李腾眉峰微挑,示意他继续。

“主要是……是针对您的。”钱有福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说法跟以前差不多,还是‘作风霸道’、‘听不进不同意见’那些老调,但这次……说得更具体了些。”

“怎么个具体法?”

“说您在数据核查这件事上,是借题发挥,故意打压刘镇长,排除异己。还说……您只重用自己带来的人,比如林雪、吴建军,现在又加上新来的几个大学生,对柳林本地成长起来的干部根本看不上眼,搞‘小圈子’。”钱有福一边说,一边小心观察着李腾的脸色。

李腾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这些谣言,他并非第一次听到,但在数据核查风波刚刚平息的这个节点,再次甚嚣尘上,其针对性,耐人寻味。

“来源呢?能查到是从哪里先传出来的吗?”

钱有福摇摇头,面露难色:“传得很散,茶余饭后,交头接耳,像是约好了一样,几个站所、刘镇长走得比较近的站长,议论得……比较活跃。”

李腾冷哼一声。这几乎是不加掩饰的指向了。刘长根在数据上做文章碰了钉子,这是要用另一种方式,来败坏他的名声,动摇他的威信。

“还有,”钱有福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如同耳语,“我有个同学在县委办,他……他私下跟我透了个风,说县里主要领导那边,好像也收到了一些反映您问题的……材料。”

李腾敲击桌面的手指骤然停下,眼神锐利地看向钱有福。

“什么材料?”

“具体内容不清楚,但估计还是围绕电影院项目,说您决策独断,可能还存在经济问题,毕竟远景文旅是外来大公司……另外,好像还提到了您之前坚持否决的那个塑料加工厂项目,说您是‘假清高’,‘不顾镇里财政困难和群众就业’,‘阻碍发展’。”

李腾靠在椅背上,深深吸了一口气。这不仅是旧账新算,更是试图将他置于“阻碍柳林发展”的道德洼地。否决污染企业,本是坚守底线,到了那些人嘴里,却成了罪过。

“赵书记知道了吗?”李腾沉声问。

“县里那边收到材料,按程序,应该会跟镇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通气。赵书记那边……恐怕已经知道了。”钱有福谨慎地回答。

果然,下午临下班前,李腾接到了赵东升秘书的电话,请他到书记办公室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