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远对乡镇企业报告的重视程度,超出了李腾的预料。几天后,李腾被叫进办公室,宋知远将一份略微修改后的报告递还给他,指示道:“打印十份,下午三点,一号会议室,专题会。”
“专题会?”李腾接过报告,心中微动。通常这类调研报告,领导批示后转相关部门阅处即可,召开专题会,意味着要将其摆上桌面,进行正式讨论,甚至可能引发争论。
“嗯。”宋知远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深邃,“有些问题,捂是捂不住的,总要拿到太阳底下晒一晒。你把材料准备扎实。”
“是,县长。”李腾应下,心知这场由自己那份报告引出的“交锋”,即将从幕后走向台前。
下午两点五十分,李腾提前来到一号会议室,检查座签、茶水、会议材料是否齐备。他特意将那份报告放在了每位参会领导座位前的文件夹最上方。当他摆放常务副县长戴元湖和常委副县长谢再兴的材料时,动作略微停顿了一下。这两位领导,一位分管财政,一位分管工业,他们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报告的命运。
三点整,参会人员陆续入场。除了宋知远,戴元湖、谢再兴两位副县长,还有县计委、乡镇企业局、财政局、环保局、林业局、农业局等一众一把手。李腾作为会议记录人员,坐在靠墙的辅助席位上。
宋知远主持会议,开门见山:“今天这个会,主要讨论我县乡镇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问题。前段时间,我让李腾同志下去做了个调研,形成了一份报告,大家都看到了吧?问题不少,有些还很尖锐。都谈谈看法吧。”
会场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几位局长互相看了看,最终,目光都若有若无地投向了戴元湖和谢再兴。
谢再兴副县长老练地拿起茶杯,吹了吹浮沫,率先开口,语气不疾不徐:“知远县长牵头搞的这份调研,很深入,很及时啊。报告中反映的问题,确实存在,有些企业污染重、效益差,拖了后腿。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提升空间。”他先定了调子,表示认可,但话锋随即一转,“不过,看待问题,也要辩证。乡镇企业,尤其是像柳林镇建材厂这样的老厂,是我们县工业化的起点,为县财政做出过历史性贡献,养活了一方百姓。现在遇到困难,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怎么帮它们渡过难关,怎么扶上马、送一程。‘关停并转’这个词,听起来痛快,但操作起来,涉及面太广,影响稳定啊。我认为,当前的重点,还是应该在‘改造、提升’上做文章。”
他话音刚落,乡镇企业局局长立刻跟上:“谢县长说得对!我们局初步摸排,全县乡镇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关联家庭几万户。简单搞‘关停并转’,社会风险不可控。还是应该以扶持为主,比如,请专家会诊,进行技术改造;协调银行,增加信贷支持……”
李腾快速记录着,心里明白,这是典型的“维稳派”论调,强调历史贡献和现实困难,倾向于维持现状,缓慢改良。
这时,环保局局长忍不住插话,语气有些激动:“谢县长,各位领导,不是我唱反调。柳林镇那边,群众反映非常强烈!那条河,都快成‘牛奶河’了!我们收到的投诉信摞起来有一尺高!光靠技术改造,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些老旧设备,要达到排放标准,投入比建新厂还大!我认为,报告里提出的‘设定改造期限,到期不达标坚决关停’,是符合环保政策和长远发展的!”
“老陈,你别激动嘛。”财政局局长慢悠悠地开口,他是戴元湖线上的人,“环保重要,大家都知道。可钱从哪里来?县里财政就这么大个盘子,教育要投入,医疗要投入,干部职工工资要保障。如果按照报告里设想的,搞那个‘乡镇企业发展基金’,钱从哪里出?削减其他项目?还是增加负债?现在上面三令五申要控制债务风险。再说了,真要关停一批企业,县里的税收立马就要掉一块,这个窟窿怎么补?到时候发不出工资,责任谁负?”他句句不离一个“钱”字,点出了最现实的制约。
会场上的观点明显分成了两派。一派以谢再兴和乡镇企业局为代表,强调稳定和扶持;一派以环保局为代表,力主严格标准和淘汰落后。财政局则在一旁敲打着现实的算盘。计委主任和农业局长等人则大多保持沉默,观望风向。
李腾注意到,主持会议的宋知远一直沉着脸,没有表态。而常务副县长戴元湖,则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仿佛在权衡着什么。
争论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气氛有些僵持。
突然,谢再兴像是想起了什么,目光转向坐在角落记录的赵国庆,语气随意地问道:“国庆,你跟在谢县长身边,对工业情况也熟悉,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