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拒礼(1 / 2)

宋知远对那份乡镇企业报告的肯定,像一阵暖风,短暂地驱散了李腾连日的疲惫。然而,这阵暖意还未在心头焐热,现实的寒流便接踵而至。

这天下午,李腾正在办公室整理近期需要宋知远批阅的文件,桌上的电话响了。他拿起听筒,里面传来一个略显耳熟又带着几分讨好意味的声音。

“是李秘书吗?您好您好!我是柳林镇的老杨啊,杨立群。”

李腾心头微微一凛,面上却不露声色:“杨书记,您好。有什么事吗?”

“哎呀,没什么大事,没什么大事。”电话那头的杨立群笑声爽朗,却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刻意,“就是上次李秘书来我们镇调研,实在是太辛苦了,指导得非常到位!我们班子都觉得茅塞顿开啊!这不,快年底了,我们镇上自己弄了点土特产,一点心意,感谢李秘书的辛苦,也提前拜个早年。”

李腾的眉头蹙了起来。调研归来那天晚上,老杨提着酒被挡在宿舍门外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没想到他并未死心,换了个由头又来了。而且,这次不再是晚上私下拜访,而是直接在工作时间打来了电话,语气也更加“理直气壮”,仿佛这只是正常的人情往来。

“杨书记,您太客气了。”李腾的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调研是我的本职工作,谈不上辛苦。您的心意我领了,但东西绝对不能收。宋县长三令五申,我们有纪律,这个口子不能开。”

“李秘书,你看你,这就见外了不是?”杨立群的语气带着点“过来人”的亲昵,“就是点镇上自己产的蘑菇、木耳,山货,不值几个钱,就是点心意嘛!给家里尝尝鲜,这算什么?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我已经让司机在路上了,估计再过个把小时就到县府大院门口了。”

李腾的心沉了下去。对方这是打算先斩后奏,造成既成事实。他甚至可以想象,那辆来自柳林镇的吉普车停下,司机当着大院那么多进进出出的人的面,将“土特产”搬下来的场景。到时候,他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无论如何都会引来不必要的关注和猜忌。

“杨书记!”李腾的语气加重了几分,打断了对方的话,“请您立刻让司机回去。这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您的心意,我已经收到了,非常感谢。但东西,我这里绝对不能收。如果您让司机送到大院门口,我也只能让他原封不动地拉回去。那样,对您,对我,对柳林镇的影响都不好。”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杨立群的声音明显冷了下来,带着几分悻悻然:“李秘书,年纪轻轻,原则性真是强啊……好吧,既然你这么坚持,那我就不勉强了。不过,李秘书,咱们柳林镇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不容易。那份报告……”

他终于图穷匕见。重点不在“土特产”,而在那份直指柳林镇痛处的报告。

李腾立刻接话,语气依旧平稳,却将对方的试探挡了回去:“杨书记请放心,调研报告我会客观、全面地呈报宋县长。县委县政府也一定会综合考虑各镇的实际情况,出台最符合全县发展大局和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柳林镇的困难,领导们都是清楚的。”

话说到这个份上,已是滴水不漏。杨立群在那头干笑了两声,又客套两句,便挂断了电话。

听着听筒里传来的忙音,李腾缓缓放下电话,手心竟然微微沁出了汗。他靠在椅背上,长长吐出一口浊气。这第一次明确而直接的“表示”与“暗示”,被他硬生生顶了回去,但他没有丝毫轻松,反而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在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柳林镇只是一个开始,他这份触及了敏感神经的报告,不知还会引来多少或明或暗的试探与阻力。

下班回到家,已是华灯初上。推开家门,一股温暖的夹杂着饭菜香的气息扑面而来,驱散了些许官场上的寒意。张薇正在厨房忙碌,两个小家伙山岳和清溪则在客厅的地垫上玩着积木,咿咿呀呀的声音充满了生机。

“爸爸!”眼尖的清溪率先看到李腾,张开小手摇摇晃晃地扑过来。山岳也抬起头,咧开没长齐牙的嘴笑着。

李腾的心瞬间被这温馨的画面填满,弯腰一手一个将两个孩子抱起来,在他们粉嫩的脸颊上各亲了一口,一天的疲惫似乎都减轻了不少。

“回来了?洗洗手,马上吃饭。”张薇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

饭菜上桌,虽不丰盛,却热气腾腾,是家的味道。吃饭时,张薇看似随意地提起:“今天下班前,我们科长老刘又问我房子的事了,说申请截止日期就快到了,让我们抓紧定。”

李腾夹菜的筷子顿了一下,“嗯”了一声,没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