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邻里公约(1 / 2)

吏员来到闾左新区那日,正是个秋高气爽的晴日。消息早已传开,各家各户用过朝食后,便三三两两聚到了新区中央那片还算宽敞的土坪上。人们交头接耳,嗡嗡的议论声像初夏的蝉鸣。

衙门的张吏员是个四十上下的精干人物,穿着半旧的青色公服,身后跟着两名差役。他站上临时搬来的方凳,清了清嗓子,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各位乡亲,”张吏员声音洪亮,却不带官威,“今日奉上命而来,是为着一件与诸位切身相关的好事。清辉学堂诸位先生心系闾左,上书建言,陛下圣明,准在此试行《邻里公约》。”

底下响起一阵骚动。站在前排的赵铁匠嗓门大,忍不住问:“官爷,这公约……是要收钱还是派役?”

张吏员笑了:“赵师傅问得好!一不收钱,二不派役。说来简单,就是大家伙儿一起议定几条规矩,怎么倒垃圾、怎么用巷道、有了争执找谁评理,都是过日子的小事,图的是邻里和睦,环境清净。”

他示意差役展开一卷纸,上面用斗大的字写着公约内容。当读到“推举坊正”时,人群又一次骚动起来。

“推举?咱们自己选?”抱着幼子的孙家媳妇惊讶地插话,“不是官府指派老爷来管我们?”

张吏员摇头:“正是要选大家信得过的自己人。选出了坊正,小纠纷他们调解,大事才报官府。诸位比谁都清楚,谁公道、谁热心肠。”

最初的沉默后,不知谁先喊了声:“李老丈!他读过几年书,常帮人写家信!”

人群东侧,穿着洗得发白麻布衫的李老丈慌忙摆手:“使不得使不得,老朽无能……”

西边又有人喊:“王家阿婆也成!上次张家娃儿跌进水沟,是她给洗净包好的!”

裹着蓝头巾的王阿婆正纳鞋底,闻言针都扎了手,笑骂:“杀千刀的,我老婆子就会个粗浅包扎……”

推举声中,两个名字被反复提起,竟是越来越一致。张吏员便请二人上前。李老丈走得慢,王阿婆倒是利索,一边走一边还在围裙上擦手。

“二位都是众望所归,”张吏员正色道,“坊正不领俸禄,却是荣光。平日督导公约执行,调解邻里小纠纷。可能胜任?”

李老丈搓着手,面露难色:“老汉虽识得几个字,可从未……”

“怕什么!”王阿婆忽然打断他,声音响亮,“不就是主个公道么?左邻右舍的,谁家灶台朝哪边我不知道?李家老丈,你识字,能记个账目;我老婆子虽瞎,眼里却不揉沙子。咱们两个老的,互相帮衬着便是!”

这话说得痛快,众人都笑起来。李老丈也被感染,挺了挺佝偻的背:“阿婆说的是……老朽若再推辞,倒不识抬举了。”

差役送上一本薄册、一支笔是给李老丈的;又给王阿婆一枚小木牌,上面刻着“坊正”二字,让她需要时“亮牌子说道理”。

仪式简单,却自有一种郑重。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

“王阿婆,明日我家砍树,怕枝叶落到隔壁,您得来看着点!”

“李老丈,公约里说垃圾倒指定处,那地方在哪儿?您给画个图?”

“二位以后可要公道,不能偏袒……”

秋阳暖融融地照着这片崭新的街区和它新选出的管事人。李老丈小心翼翼地捧着册子,王阿婆把木牌系在腰带上,拍了拍。哎呀老婆子这辈子大字不识居然能混上管事的,她可要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