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洱海迷雾(1 / 2)

驿馆之内,气氛凝重如大理厚重的云层。那半截异香残留的香囊,静置于公孙策案头的白绢之上,如同一个无声的挑衅,又似一条若隐若现的蛛丝。

公孙策屏息凝神,取来银针、药杵、药碟,还有他从汴梁带来的几本厚厚的药典孤本。他将香囊残片置于鼻下极轻地嗅闻,随即蹙眉远离,取出一片甘草含入口中以抵消毒性。他动作极缓,用银针尖小心地挑出香囊内早已被湖水浸透、颜色晦暗的香料残渣,一点点分拣。

“龙涎为底,用以提香定味,掩盖他物气息…”他喃喃自语,指尖捻起一丝几乎无法分辨的墨绿色碎末,“…这是滇西哀牢山深处才有的‘鬼哭兰’,其花粉致幻。还有…‘血蝎粉’,微量可亢奋心神,过量则引癫狂…”他又拨出几粒细小如沙的黑色颗粒,“…‘尸芋’干粒?此物极阴寒,常与蛊术相伴…”

他额角渗出细密汗珠,眼神却越来越亮。“大人,此香囊绝非寻常之物。其配方歹毒阴诡,非精通毒蛊邪术者不能调配。其中几味主药,如鬼哭兰、尸芋,皆生长于滇西瘴疠之地,尤以苍山以西、澜沧江畔的‘黑风峒’一带最为着名。高氏若与此事有关,其毒物来源,或与此地脱不开干系!”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初步侦查的目标已然明确——滇西,黑风峒。但如何查?高氏耳目环伺,使团一动,必打草惊蛇。

“雨墨。”包拯目光转向少女。

雨墨一个激灵,立刻站直:“大人!”

“市井之中,三教九流,消息最杂,也最易放松警惕。你年纪小,不易惹眼。从明日起,你可每日去街市游玩,多看,多听,少问。尤其留意药材铺、香料摊,或…售卖虫蛇异物之处。试着听听,有无关于‘黑风峒’,或类似‘鬼哭兰’、‘尸芋’这类物事的议论。”

“是!大人!”雨墨眼中闪过紧张,更多却是被委以重任的兴奋。

次日,羊苴咩城西市。

喧嚣的人潮、斑斓的货物、混杂的气味瞬间将雨墨淹没。她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好奇贪玩的小丫头,这边摸摸扎染布,那边看看银饰摊,耳朵却竖得像兔子,捕捉着周围嘈杂的白语和生硬的汉话。

她在一处围满人的草药摊前停下,假装对一捆晒干的紫色根茎感兴趣。摊主是个满脸皱纹、眼神精明的老妪,正用白语和几个本地妇人夸耀她的药材灵验。

雨墨努力分辨,只听懂几个词“…哀牢山…好…透骨…”她心急如焚。

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在她旁边响起,带着笑意:“阿婆,这‘透骨香’又拿来骗人啦?上次我阿妈用了你家的,腰痛没见好,反倒起了红疹子!”

雨墨扭头,看到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白族少女,穿着靛蓝绣花坎肩,戴着银项圈,眼睛亮晶晶的,正叉着腰和老妪说话,神情娇憨又大胆。

老妪笑骂:“阿月你这张利嘴!那是你阿妈自己沾了瘴气!关我的药什么事!”

名叫阿月的少女嘻嘻一笑,拉过雨墨:“你看,都把外乡来的小妹子吓到了。”她转而用生硬的汉话对雨墨说,“别信阿婆吹牛,她家的药,一半是草,一半是吹起来的!”

雨墨忍不住噗嗤一笑,紧张感消了大半。阿月性子活泼,又是本地人,很快就和雨墨聊起来。听说雨墨对“稀奇”的草药感兴趣,阿月眨眨眼:“稀奇?你要多稀奇?毒虫毒草要不要?我知道有个僻静地方,有个怪老头摆摊,净卖些吓人的东西,城里药铺都不敢收的…”

乡间、内间的运用,悄然展开。 雨墨心中狂跳,强作镇定:“真的?在哪?我就喜欢看稀奇!”

阿月正要说话,忽然,雨墨感觉小腿肚像是被什么细小的东西叮了一下,微微刺痛麻痒。她下意识弯腰去摸,只见地上飞快溜过一只色彩斑斓、从未见过的百足怪虫,瞬间钻入旁边货堆不见踪影。

几乎同时,那被雨墨暗中留意过的、一直在不远处假装挑选银饰的黑衣汉子,状似无意地朝她这边瞥了一眼,嘴角似乎勾起一丝若有似无的冷笑。

雨墨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陷阱!这是警告!高氏的人一直在盯着她!那毒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