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这是谁的研究?”他声音有些干涩。
“属于星河。”罗刹平静地回答,“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莱斯利博士,星河要做的不是资本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开拓。我们缺少的,正是像您这样拥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能将理论落地的掌舵人。”
莱斯利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最终,他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多年前参与阿波罗计划后续研究时的火焰:“我需要看到更多,也需要绝对的自主权和技术话语权。”
“欢迎登船,博士。”罗刹伸出了手。
类似的情景在全球多处上演。罗刹并未滥用【量子意识网络】去强行影响他人思维,而是巧妙地利用系统奖励所提供的超前“理论知识”作为诱饵和证明,精准地打动那些对未知充满渴望的真正精英。他展示的不是财富的力量,而是通往未来的“钥匙”。
与此同时,墨言领导的内部研发团队,则在【量子意识网络】的加持下,以这些新加盟的顶尖大脑为核心,开始对【行星环境改造技术】和【深空资源图谱】进行消化、理解和初步的工程化转化。
进展并非一蹴而就。即便有超前理论指导,要将它们变成现实,依然需要攻克无数材料、工艺、集成上的难关。
“老板,新型耐极端温度材料的第三次合成实验又失败了。”墨言在视频通话中显得有些疲惫,但眼神依旧兴奋,“理论数据完美,但实际制造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总是无法稳定。”
“失败是过程的一部分。”罗刹鼓励道,同时通过【量子意识网络】感知着研发团队遇到的共性问题,“尝试调整第七号催化剂的注入速率,或许有惊喜。”
他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网络对所有失败数据进行的超高速归纳与推演。
另一边,楚雨萱的艺术基金会举办的“穹顶之上”系列沙龙也悄然启动。她巧妙地邀请了一些科学家家属、科技媒体人和人文社科领域的学者,以文化艺术为纽带,潜移默化地营造着支持深空探索的公众氛围,为“新月计划”铺垫软实力。
夜幕降临,罗刹独自在深空战略研究室,看着星图上那个愈发清晰的月球坐标。人才在汇聚,理论基础在夯实,技术转化在艰难却坚定地推进。
百慕大的阴影和“黑鹰保全”的威胁依然存在,但他明白,真正的竞赛,首先取决于自身根基的深厚。飞向月球,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浪漫幻想,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用人才、技术与决心铺就的漫漫长路。
他的旅程,刚刚迈出坚实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