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没人说话。
一个老农突然喊了一声:“我们信您!”
声音不大,但清晰。
接着,第二个声音响起:“我们信!”
第三个,第四个……
呼喊声渐渐连成一片。不是整齐的口号,而是自发的、杂乱的、带着喘息和激动的声音。
“我们信!”
“我们跟着走!”
“日子会更好!”
艾琳没有抬手制止。
她只是站着,看着眼前的人群。男人、女人、老人、青年,脸上有汗,有灰,有皱纹,也有笑。
她的手慢慢抬起来,不是命令,不是安抚,而是回应。
就在这时,一个孩子从人群里跑出来,手里举着一张纸。那是刚发的课本首页,上面写着“名字”两个字。他跑到台前,仰头看着她,大声念:“我叫石头!我是农人之子!”
周围一下子安静了。
紧接着,另一个孩子也跑出来:“我叫小禾!我会写名字了!”
“我叫阿木!”第三个声音响起,“我家的地今年丰收了!”
一个接一个,孩子们从大人身边跑出,站在台前,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和身份。他们的声音稚嫩,有的结巴,有的喊破音,但没有一个人停下。
艾琳看着他们,手指微微收紧。
她转头对身边的书记兵说:“记下来。今天说的话,一个字都不要漏。”
书记兵低头快速书写。
她再次面向人群,声音提高:“你们说的日子会更好——我不只是相信,我要让它变成真的。”
台下欢呼声更响了。
一位势力代表走上前,双手捧着一块铜牌:“这是新铸的‘工绩印’,刻了您的名号。我们商议决定,今后凡重大工程竣工,皆以此印封档,昭示天下。”
她接过铜牌,入手沉重。
她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转身走向台边的木箱。那是用来存放重要文书的密封箱,原本空着。她打开盖子,将铜牌放进去,然后合上,亲手锁好。
“它不该挂在墙上。”她说,“它该留在这里,和每一份记录在一起。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有人打开它,看到今天我们做过的事,知道这不是梦。”
人群安静下来。
她走回台中央,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
风从广场东侧吹来,掀动她的披风。远处工地上,一根新木桩被缓缓立起,几个工匠齐声喊号子。声音断断续续传来:“一——二——三——起!”
她抬起手,指向那根正在升起的木桩。
“看。”她说,“新的房子要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