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雪灾为奴,逆袭成王 > 第640章 繁荣初现,未来可期

第640章 繁荣初现,未来可期(1 / 2)

晨光洒在校舍的土墙上,艾琳站在门口,目光落在最后一个孩子走出院门的背影上。那是个小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裙,走到门口时忽然停下,转身朝她挥了挥手。艾琳没有笑,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孩子蹦跳着跑远了。

她转身离开,脚步不快,沿着田埂往南岭角走。这条路她走过多次,过去满是泥坑,现在铺了一层碎石,走起来稳当多了。路边的麦田一片金黄,风一吹,麦穗起伏如浪。几个农人正在地头歇息,见她走近,立刻站起身来。

她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不必行礼。

“今年收成怎么样?”她问。

老农搓着手,声音有些抖:“亩产比去年多三斗……粮票也按时发,孩子上学不耽误。”

艾琳点头,看向远处。东洼村的水渠清晰可见,水流正缓缓注入下游田块。几个少年在渠边清淤,一边干活一边说话,笑声传得很远。

她继续往前走,进了主城街道。工匠们已经在忙碌,石板路一段段铺开,两旁商铺陆续挂出招牌。一家米店前,主妇拿着粮票核对数量,账房低头记账,两人对话清晰可闻:“三斤糙米,扣两枚中票,找零一枚小票。”

没有人围过来看她。

但她能感觉到,气氛不一样了。人们不再低头快步走,而是会抬头看一眼,然后继续做自己的事。这种平常,才是真正的改变。

她回到王宫外城高台时,太阳已升到头顶。广场上已有不少人聚集,是今天约定的集会时间。村民从各村赶来,有的背着包袱,有的牵着孩子。各方势力代表也到了,站在靠后的位置,衣着整齐,神情平静。

艾琳走上高台,没有立刻说话。

她先看了一圈。新建的屋檐在阳光下泛着新木的光泽,工匠还在屋顶调整瓦片。远处工地上,夯土声不断传来。几个孩子在广场边上追逐,笑声混在人群里。

一名随官递上记录本,她翻开看了两页,又合上。

“叫人上来讲讲吧。”她说。

不等回应,她亲自走下台阶,拉住一位教师的手,请他上台。那人穿着旧袍子,手指粗糙,显然是常写字的人。他站定后,声音不大但清楚:“我教了十二个孩子识字。上个月,有个家长拿粮票被少找了钱,孩子回家念了票面,才发现错了。现在村里人都说,识字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不吃亏。”

台下有人点头。

她又请了一位女农。女人抹了把汗,说:“我家三亩地,以前凭感觉种,去年按讲法员教的轮作法来,多收了半石麦。我还用空地种菜,换了两匹布给孩子做衣裳。”

再请一位年轻工匠。他手里拿着一块木模:“我学的是榫接,原来只会照做。现在能自己画图,改了结构,省料又结实。工坊说我是‘优匠’,名字上了榜。”

三人说完,台下静了几秒,然后响起掌声。起初稀疏,后来连成一片。

几位势力代表交换眼神。其中一人向前一步,拱手道:“民生稳固,百业复苏。我愿加派五百劳力,专用于道路铺设与水渠延伸。”

另一人接话:“我族存粮三千石,可拨五百石作备用粮仓,由官府统管调度。”

第三人说:“工匠短缺问题若仍存在,我愿开放私坊学徒名额,不限户籍。”

一人接一人上前表态。没有长篇大论,只有具体承诺。艾琳站在台上,听着,记着,不打断。

最后,全场安静下来。

她走上前一步,声音平稳:“这些话,我会让书记兵一一登记,三个月后查进度。办到了,记功;没做到,追责。这不是许诺,是契约。”

人群再次鼓掌。

她抬起手,示意安静。

“我知道你们还有担心。”她说,“怕这局面撑不久,怕政策变,怕回去从前的日子。我可以告诉你们——不会。”

她停顿了一下。

“法律已经立下,执行的人已经选出来,学校建起来了,田里有收成,街上有了买卖。这些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走出来的路。只要这条路还在,王国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