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27章 信访局的新气象,从“混日子”到“抢着干”

第127章 信访局的新气象,从“混日子”到“抢着干”(1 / 2)

###

第二天,江州市信访局的大院里,太阳照常升起,但空气里的味道却不一样了。

以往,早晨的信访局总是弥漫着一种宿醉般的沉闷。年轻的科员踩着点打卡,脸上挂着没睡醒的倦意;老同志们则端着泡好枸杞的茶杯,慢悠悠地踱进办公室,打开报纸,准备开始又一个波澜不惊的“坐班”日。整个单位,像一潭沉寂了多年的死水,偶尔有上访者投下一颗石子,也只是泛起一圈涟漪,很快便恢复平静。

可今天,这潭水似乎被注入了一股活泉。

刘建军是第一个变化的人。他今天破天荒地提前了半小时到单位,把接待大厅的桌椅擦得锃亮,饮水机里的水也换上了新桶。他走路带风,腰杆挺得笔直,见谁都主动打招呼,脸上洋溢着一种近乎亢奋的热情。

“小刘,吃错药了?”路过的老科员老张打趣道。

刘建军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张哥,这叫精气神!跟林局学的!”

老张撇撇嘴,没接话,心里却在犯嘀咕。这林默到底给这帮年轻人灌了什么迷魂汤?

很快,他就见识到了。

一位大爷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手里举着个破损的电饭锅,嗓门洪亮:“我要投诉!我新买的红旗牌电饭锅,用了不到三天就坏了!商家不给退,说是我自己弄坏的!你们管不管?”

按照过去的流程,这事儿属于消费者协会的管辖范围,信访局的标准操作就是登记一下,然后客客气气地告诉大爷“走错门了”,把他引到消协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是信访局刻在骨子里的工作信条。

老张已经准备好看刘建军如何熟练地“踢皮球”了。

谁知,刘建军不仅没踢,反而热情地迎了上去,给大爷又是倒水又是搬椅子。“大爷,您先消消气,坐下慢慢说。”

他接过那个破电饭锅,翻来覆去地仔细看,眉头紧锁,表情严肃得像是在鉴定一件国宝。

“嗯……这锅底的划痕确实不像是正常使用造成的,”他沉吟着,学着林默的派头,“但是,这内胆的涂层脱落,又明显是质量问题。这就很复杂了。”

大爷一听,火气更大了:“什么复杂?就是他们质量不行!”

“大爷,您别急。”刘建军把电饭锅放下,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我跟您说,这事儿,就像是您老腌的酸菜。商家说您这酸菜坏了,是您自个儿没放好盐;您说这酸菜坏了,是菜本身就有问题。谁也说服不了谁,对吧?”

大爷愣住了,他没想到一个政府干部会跟他聊酸菜,火气莫名其妙地就降下来一半:“……是这个理儿。”

“所以啊,”刘建军一拍大腿,“咱们不能光在坛子外面吵,得把这酸菜捞出来,让大家伙都尝尝,是咸了还是淡了,是菜不好还是手艺不行,一尝不就知道了吗?”

老张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差点一口茶喷出来。这小子,把林默那套“翻译大法”学了个形似,虽然比喻用得有点不伦不类,但效果居然还不错。

大爷被他这通“酸菜理论”彻底绕了进去,点了点头:“那……那咋尝?”

“走!”刘建军站起身,“我跟您去一趟商场,我当中间人,咱们现场验货,把道理掰扯清楚!我就不信了,这光天化日之下,还有人敢不讲道理!”

说着,他就真陪着大爷,拿着那个破电饭锅,雄赳赳气昂昂地出了门。

老张看着他的背影,张了张嘴,半天没说出话来。他扭头看向办公室里其他几个老油条,发现他们也都是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疯了,都疯了。”一个老科员喃喃自语。

孙海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门虚掩着。外面的动静,他听得一清二楚。他没有出去制止,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笑意。

他想起昨天林默说的那番话——“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翻译问题。”

刘建军的“酸菜理论”虽然粗糙,甚至有些滑稽,但他确实在尝试“翻译”,尝试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推出去。

这是一种态度上的根本转变。

信访局这台生锈多年的机器,似乎真的开始重新运转了。

接下来的几天,这种“发疯”的迹象,开始在信访局内部“人传人”。

起初,是几个年轻人跟着学。他们不再满足于坐在办公室里看材料、打电话,而是开始主动走出大门。有人陪着居民去跟物业协调楼上漏水的问题,有人跑到社区去调解邻里因为养狗产生的矛盾,甚至有人为了一个公交站牌设置不合理的问题,真的拿着秒表在路边站了一下午,掐算人流量和车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