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官场剧本:说错一句,万劫不复! > 第126章 孙海的转变,从轻视到“请教”

第126章 孙海的转变,从轻视到“请教”(2 / 2)

孙海掐灭了烟头,心里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中山装,深吸一口气,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他穿过走廊,信访局的老人们看到他,都恭敬地喊一声“孙局”。他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径直走到了走廊尽头,那间曾经被他视为“冷宫”的副局长办公室门口。

门开着。

林默正坐在办公桌后,低头看着一份文件。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给他年轻的侧脸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安静而专注。

孙海站在门口,抬起的手,几次想敲门,又几次放了下来。他一个五十多岁、快退休的老局长,主动来找一个二十多岁的副局长,这要是传出去,面子往哪儿搁?

可一想到七号厂房里那火热的场面,一想到电话里钱进那谄媚的语气,一想到自己这几天内心的天翻地覆,那点可笑的面子,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

他终于还是敲了敲门。

“咚咚。”

林默抬起头,看到是孙海,有些意外,立刻站了起来:“孙局,您怎么过来了?快请坐。”

他快步走过来,给孙海搬了张椅子,又拿起暖水瓶,给他倒了杯热茶。

孙海局促地坐在椅子上,看着林默这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心里更是五味杂陈。以前,都是他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林默或者别的下属,给他倒茶。这种角色的互换,让他浑身不自在。

“咳,”孙海清了清嗓子,端起茶杯,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孙局,您找我有事?”林默问道。

“啊……没事,没事,就……就过来看看。”孙海干巴巴地说,他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

孙海把一杯滚烫的茶水喝了一半,终于还是憋不住了。他把茶杯重重地放在桌上,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林默……不对,小林。”他改了口,语气也软了下来,“纺织厂那个事,你……你是怎么想到的?”

他问出了这个盘旋在心里好几天的问题。他想不通,林默是怎么看透那群工人的心思的?又是怎么拿捏住钱进这种老狐狸的?他那套“以工代赈”、“授人以渔”的方案,听起来简单,可为什么自己当了这么多年官,就从来没往这方面想过?

林默看着孙海那张写满了困惑和纠结的脸,笑了笑。他没有长篇大论地讲什么理论,也没有炫耀自己的谋划,只是拿起桌上的一份上访材料,递给孙海。

“孙局,您看这个。”

孙海接过来,那是一份很普通的上访信,一个农民工写的,说工地老板拖欠工资,信里写得颠三倒四,充满了错别字和愤怒的情绪。

“这种信,我们每天都收一大堆。”孙海说,这是他的第一反应。

“是。”林默点点头,“以前我看这种信,也只是看到‘欠薪’这两个字。但现在,我试着去看这两个字背后的东西。”

他指了指信里的一句话:“他说,‘我不是要饭的,那是我拿命换来的血汗钱’。”

林默看着孙海的眼睛,平静地说:“孙局,其实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翻译问题。上访群众说的,和他真正想要的,有时候是两码事。就像纺织厂的工人,他们嘴上喊着要补偿,要吃饭,但他们心里真正想要的,是‘我们不是废物’这份尊严。就像这位农民工,他要的不仅仅是钱,更是‘我的劳动必须被尊重’这个理儿。”

“我们坐在办公室里,看的是文件,是条款,是规定。我们想的是怎么用这些东西,去把他们‘打发’走,让事情平息下去。但他们想要的,可能只是一句‘我理解你’,一个能让他们挣回尊严的机会。”

“我做的,无非就是把他们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给‘翻译’了出来,然后递给他们。”

一番话,说得平平淡淡,却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孙海的心坎上。

翻译……是啊,他当了这么多年官,怎么就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工作,竟然是“翻译”?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法官,是管理者,高高在上地去评判、去处理。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忽然觉得,自己这几十年的官,可能都白当了。他一直以为,当官是门技术,讲究的是手腕,是平衡,是人脉。可今天他才有点明白,当官,或许更像一门艺术,一门读懂人心的艺术。

孙海沉默了许久,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口气里,有释然,有敬佩,也有一丝如释重负。

他站起身,对着林默,郑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小林,我服了。”

“以后,信访局的工作,你放手去干。需要我这个老头子出面的,你说话。捅了娄子,我这张老脸,豁出去给你扛着!”

说完,他转身走出了办公室,步子迈得比来时沉稳了许多。

林默看着他的背影,知道信访局的天,从今天起,要彻底变了。

而就在孙海走出办公室的同时,刘建军拿着一份文件,神色凝重地快步走了进来,甚至忘了敲门。

“林局,不好了!”他把文件拍在桌上,声音急促,“你看这个,市里刚刚转下来的案子,一群来自邻省的农民工,因为一个建筑公司的欠薪问题,把咱们信访局的大门给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