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人们是怀疑,是观望。
但当第一批“生育津贴”通过大华银行,实实在在地发放到那些刚刚添了新丁的家庭手中时,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了。
长安郊区的王家村,村民王二牛的媳妇刚刚诞下一个男婴。第二天,镇上的官吏就敲锣打鼓地送来了五两锃亮的银元宝和一张“生育光荣”的奖状。
王二牛抱着银元宝,激动得手都在抖。
这件事,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十里八乡。
“官府真的给钱!”
“生娃有奖,千真万确!”
一股前所未有的“生育热潮”,在大华的土地上悄然兴起。
御书房内,林则这位财政部尚书,看着呈上来的预算报告,脸上的肉都在疼。
“陛下,按照这个趋势,光是明年的生育津贴,怕是就要支出超过三百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安康院的建设和人员费用。国库……国库实在是……”
李信放下手中的笔,淡淡一笑。
“林爱卿,你觉得,是三百万两银子重要,还是三百万个未来可能成为士兵、工匠、学者的孩子重要?”
林则一愣。
“你算的是一年的支出,朕算的,是二十年后的国力。”李信走到地图前,目光深远,“二十年后,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我大华将增加数千万的青壮劳力。到那时,我们修铁路的人手够不够?去北疆开垦的移民够不够?造铁甲舰的工匠够不够?抵御外敌的士兵够不够?”
“今日投下的每一文钱,都是在为大华的未来,购买最宝贵的财富。这笔买卖,你说,划算不划算?”
林则茅塞顿开,冷汗涔涔而下。
他躬身长揖:“陛下深谋远虑,臣,只看到了眼前的账本,却没看到国家的未来。臣,知罪。”
“你无罪,你只是尽了财政尚书的本分。”李信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告诉宋珩之,钱不够,就继续发国债。朕要让大华的每一对父母,都能安心地生,放心地养。朕要让这片土地上,人丁兴旺,生生不息!”
窗外,又是一片雪花落下。
李信知道,这些看似柔弱的雪花,汇聚起来,便能形成足以改变山河的力量。
而人,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