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杀牛互市,桥梁初架(1 / 2)

约定的日子到了,天空澄澈如洗,阳光透过层叠的绿叶,在通往黑石峒与汉民聚居区交界处的林间小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这片选定的开阔地,背靠郁郁葱葱的山岭,前临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这条溪流,即将成为汉黎两族清晰可见的物理边界。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新气息,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期待。

林霄一行抵达时,开阔地上已聚集了不少人。黑石峒的黎族汉子们身着传统的对襟麻布短衣,下着吊襜,不少人脸上、手臂上绘有靛蓝色的图腾纹饰,腰间挎着锋利的山刀或猎刀,眼神锐利而警惕地注视着来客。他们或站或蹲,三五成群,低声用黎语交谈着。

符昂峒首身披一件色彩更为鲜艳、织有繁复菱形图案的麻织披肩,额间的疤痕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他端坐在一块平整的大石上,神情肃穆,不怒自威。邻近几个峒寨的头人,如白鹭峒的符山、青溪峒的符水等,也已带着各自的随从到场,他们作为见证人,神色各异,有的带着好奇,有的则明显带着审视。

汉民这边,则由州衙的吴有田同知带领着几位吏员和几位德高望重的乡老、里长前来。他们穿着浆洗得发白的布衣,脸上带着长期劳作的痕迹和一丝不安,远远地站在另一侧,与黎人保持着微妙的距离。

流民代表则显得更为拘谨,他们大多是因战乱或灾荒逃难至此,对这片土地和原住民充满了陌生与畏惧。

林霄身着青色官袍,带着十名精干衙役和通晓黎汉双语的归化黎人阿山,步履沉稳地走到场地中央。他向符昂及几位头人拱手致意,符昂也微微颔首回礼,现场原本有些嘈杂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的汉官和威严的黎峒首领身上。

仪式由黑石峒的巫祝主持。这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脸上刻满岁月的沟壑,眼神却深邃如潭。他身着更为古朴的服饰,头戴插着鲜艳羽毛和贝壳的藤冠,手持一根缠绕着彩色丝线和兽骨的法杖。他走到场地中央,开始用苍凉而悠长的黎语吟唱起来,声音时而低沉如大地震颤,时而高亢如山风呼啸。吟唱的内容是古老的祷词,祈求山神、祖灵见证,祈求风调雨顺、两族和睦。随着他的吟唱,现场的气氛变得庄重而神秘,连林间喧嚣的鸟鸣似乎也安静了下来。

吟唱完毕,巫祝示意仪式进入核心环节。两名强壮的黎族汉子牵着一头膘肥体壮、毛色油亮的水牛走到场地中央。水牛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不安地甩动着尾巴,鼻孔喷着粗气。符昂从大石上站起身,接过族人递来的一柄寒光闪闪的长柄山刀。他走到水牛面前,目光沉静,口中念念有词,似乎在向祖灵禀告盟约之事。随后,他深吸一口气,手起刀落!

刀光一闪,伴随着一声沉闷的响动,硕大的牛头应声落地,滚烫的牛血如同喷泉般激射而出,溅落在黄土地上,形成一片刺目的猩红。空气中瞬间弥漫开浓重的血腥气。围观的黎族汉子们发出一阵低沉而整齐的呼喝,这是对祖灵的告慰,也是对盟约的见证。

巫祝用一只陶碗盛满滚烫的牛血。符昂率先走上前,伸出右手食指,在碗中蘸满鲜血,然后庄重地涂抹在自己的额头正中,留下一个鲜红的印记。他转向林霄,目光如炬。

林霄没有丝毫犹豫,他同样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学着符昂的样子,用食指蘸取牛血,同样庄重地涂抹在自己的额头。温热的血液带着生命的腥气,顺着皮肤滑下一点痕迹,林霄却恍若未觉,神情肃穆。

这一刻,他代表的不仅是崖州官府,更是朝廷的威严与诚意。

“苍天在上,厚土在下,山神祖灵共鉴!”符昂用流利的汉语,声音洪亮地起誓,“我,黑石峒峒首符昂,今日与崖州知州林大人盟誓:以眼前溪流为界,以三处白石,他指向溪边几块天然形成的巨大白色岩石为记,黑石峒部众永不越界毁田劫掠!崖州汉民亦不得擅入我峒寨猎场山林!双方开设互市,公平交易,盐铁布帛换我山货!若有纠纷,先由我符昂与林大人及双方头人协商,不得私自械斗!若违此誓,人神共弃,峒寨倾覆!”他的誓言铿锵有力,带着山民的直率与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霄紧接着朗声道:“本官崖州知州林霄,代朝廷与崖州汉民起誓:符昂峒首所言,即为盟约!所划界限,清晰可辨,崖州衙署即刻立碑为证,晓谕汉民,凡越界者,依律严惩!互市公平,官府监督,欺行霸市、强买强卖者,严惩不贷!纠纷协商,以和为贵!若违此誓,天厌之,地弃之,国法不容!”

他的誓言条理分明,既回应了符昂的条款,又强调了官府的权威与责任。

两人誓言既毕,目光在空中交汇,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郑重与决心。巫祝再次吟唱,将剩余的牛血洒向四方,完成了最后的仪式。

紧接着,在符昂、林霄以及几位见证头人的合力下,一块事先打磨好的青石碑被稳稳地立在了溪流边最显眼的那块白石旁。石碑上用汉、黎两种文字清晰地镌刻着盟约的核心条款和界限走向的描述。石碑的树立,象征着这份用鲜血缔结的盟约,将如同这山石般坚固长久。

围观的两族民众,无论是黎人还是汉人,此刻都屏息凝神。他们脸上的表情复杂难言:有对古老仪式的敬畏,有对盟约能否持久的疑虑,有对划清界限后能否真正相安的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长久紧绷后的、如释重负的松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