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 > 第226章 圣旨下李嵩问斩 王克之失势

第226章 圣旨下李嵩问斩 王克之失势(1 / 2)

金銮殿上,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文武百官分列两旁,个个低眉垂目,如同庙里的泥塑木雕,连衣袍摩擦的窸窣声都刻意放轻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许多人的额角都渗出了细密的冷汗,官袍下的中衣恐怕早已湿透。

龙椅之上,景帝面沉如水,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缓缓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头。他没有立刻说话,但这种沉默比任何咆哮都更令人胆寒。

站在文官首位,原本应该意气风发的丞相王克之,此刻却像是霜打的茄子,脸色灰败,眼窝深陷,往日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胡须也显得有些凌乱。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从四面八方投射过来的目光——有兔死狐悲的惊惧,有幸灾乐祸的嘲讽,有冷眼旁观的审视,更有急于撇清关系的疏离。他知道,自己正站在悬崖边缘,一步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宣旨。”

终于,景帝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金铁般的质感,清晰地传入每个官员的耳中,如同惊雷炸响。

首席太监上前一步,展开手中那卷明黄色的绸缎,深吸一口气,用他那特有的、尖细而极具穿透力的嗓音,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查原户部尚书李嵩,身受国恩,位居显要,本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其人性贪婪,品性卑劣,视国法如无物,仗权势以营私!”

开篇定调,毫不留情!底下官员的心齐齐往下一沉。

“经查,李嵩在任期间,结党营私,贪墨漕运、盐税乃至边防军饷,数额之巨,骇人听闻!其手段之狡诈,用心之歹毒,实乃国朝罕见!更兼欺君罔上,伪造证据,构陷忠良,企图瞒天过海,其行可鄙,其心可诛!”

每念出一桩罪行,李嵩(虽然不在现场,但其罪行被公之于众)的形象就在众人心中崩塌一分,而一些知道内情或嗅觉灵敏的官员,眼角余光则不由自主地瞟向站在前列、身体微不可察晃动的王克之。

“李嵩所犯之罪,证据确凿,罄竹难书,天人共愤!不严惩,不足以正国法!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不严惩,不足以慰忠魂!”

一连三个“不严惩”,如同三记重鼓,敲得众人心头狂震!这几乎是不留任何余地的宣判了!

“着即——”太监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丝肃杀之气,“革去李嵩一切官职、爵位,追夺所有恩赏!抄没其全部家产,充入国库!其本人,打入死牢,秋后处决!其家眷族人,凡知情不报、参与其事者,一律严惩不贷!余者,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凡涉案一应人等,交由三法司严加审讯,依律定罪,绝不姑息!”

“秋后处决!”

“抄家流放!”

这几个冰冷的字眼,如同最终的丧钟,在大殿中回荡,也通过各种渠道,迅速传向了宫外,传遍了京城!

一位堂堂二品尚书,朝廷重臣,顷刻间身败名裂,家破人亡!陛下这次,是动了真怒,下了死手!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

一股寒意,从所有官员的脚底板直窜天灵盖。

宣读圣旨的太监微微停顿,目光转向了面色死灰的王克之。整个大殿的气氛变得更加凝滞,所有人都知道,重头戏来了。

“丞相王克之,”太监的声音依旧尖细,却带着一种审判的意味,“身为百官之首,统御全局,本应明察秋毫,举贤黜恶。然其驭下不严,察举失当,致使李嵩之辈长期潜伏于朝堂之上,祸乱朝纲,蛀空国本,难辞其咎!”

王克之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几乎要站立不稳。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就在这时,文官队列中,几名显然是王克之派系核心的官员,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其中一位资历较老的御史,硬着头皮出列,躬身道:“陛下!丞相大人或有失察之过,然其多年来为朝廷殚精竭虑,功在社稷!李嵩罪大恶极,然其伪装巧妙,善于钻营,丞相日理万机,一时被其蒙蔽,亦非全然不能理解。恳请陛下念在丞相往日功劳,从轻发落!”

有一人带头,立刻又有两三名言官出列附和:

“陛下,丞相乃朝廷柱石,若因李嵩之事重责,恐伤国体,动摇朝局啊!”

“是啊陛下,失察之过,罚俸、降职皆可,万望陛下保全丞相,以安百官之心!”

这几人的求情,声音并不算太响亮,甚至带着几分惶恐,但在寂静的大殿中却格外清晰。他们是在做最后的努力,试图保住王克之,也是保住他们自己的政治前途。

龙椅上,景帝的目光冰冷地扫过那几个出列的官员,将他们惶恐又强自镇定的表情尽收眼底。他没有立刻发作,但眼中的寒意又深了几分。

王克之感受到陛下的目光,心中更是冰凉。他知道,这些求情,在陛下盛怒之下,很可能起反效果!但他此刻,连开口制止的勇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