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亲自将他扶起,笑道:“不必如此。朕要的,不是一个唯唯诺诺的臣子,而是一个能替朕看好南大门的股肱之臣。”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起来:“然,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朕给你最大的自主权,可以便宜行事,组建舰队,招募兵勇。但朕也有三个条件。”
郑芝龙心中一凛,知道真正的考验来了。他沉声道:“请陛下示下,臣万死不辞!”
“第一,”崇祯伸出一根手指,“你的舰队,必须有朝廷的烙印。朕会派一批监军和懂技术的格物院匠师随行,负责新式火炮和战舰的维护。你不可拒绝。”
郑芝龙眉头微皱。这是要安插人手,监视自己!但他立刻笑道:“陛下英明!有朝廷的匠师指导,我南洋水师的战力必将一日千里。臣求之不得!”
崇祯看着他,不置可否,继续道:“第二,台湾府和新附的吕宋诸地,赋税和政务,需定期向户部、兵部汇报。朕要清楚那里的每一笔钱,每一粒粮是如何用的。”
这是在收紧财政和行政权!郑芝龙心中苦笑,却也只能点头:“臣明白。朝廷的政令,必将在南洋畅通无阻。”
“第三,”崇祯的语气陡然加重,“你的郑家军,要逐步裁撤,融入朝廷的南洋水师建制。朕不希望看到一支只认郑字旗号的私人武装存在于帝国序列之中。这件事,需要你自己去做,给那些追随你的兄弟一个出路,一个光明的未来。”
这才是最致命的一刀!削兵权!郑芝龙的脸瞬间变得苍白。他麾下的大小将领,多是跟随他多年的心腹兄弟,出生入死,只认他郑芝龙。让他们脱下郑家的战袍,穿上朝廷的水师服,无异于与虎谋皮。搞不好,还会激起兵变!
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挣扎和痛苦,但很快又被坚定所取代。他知道,这是他必须付出的代价。他郑芝龙能有今天,靠的是运气,更是眼光。他赌的,就是这位年轻皇帝能带领大明开创一个新纪元。为了这个未来,牺牲一部分兄弟的利益,甚至……是他们的性命,他别无选择。
“臣……遵旨。”郑芝龙的声音有些干涩,但还是重重地跪了下去,“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尽快完成水师整编。”
崇祯看着他伏在地上的背影,眼神复杂。他知道,这道命令有多么残忍。但他更清楚,一支无法被朝廷掌控的强大舰队,对帝国而言,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他要的,是忠诚于大明的力量,而不是某个强人的私兵。
“好了,此事不急。朕今日召你来,主要是封赏与任命。”崇祯的声音缓和下来,“除南洋水师提督一职外,朕再加封你为‘靖海侯’,食邑三千户,世袭罔替。赏黄金万两,锦缎千匹。望你继续为帝国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
“靖海侯……”郑芝龙抬起头,眼中终于露出了由衷的激动和感激。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这个爵位,是对他过去所有功绩的肯定,也为他郑家的未来,留下了一块坚实的基石。他知道,从今往后,他和他的人,就真的要开始学着做一名大明的臣子了。
“臣,谢陛下隆恩!”这一次,他的叩拜,无比真诚。
“平身吧。”崇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朕还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你。朕的皇妹,安乐公主,年岁渐长。朕听闻你在福建时,曾与当地士族联姻,想必家中已有贤内助。但皇家宗室,也需要与功勋卓着的臣子缔结秦晋之好。朕决定,将安乐公主许配给你长子。待你返回福建,便筹备婚事吧。”
郑芝龙如遭雷击,彻底愣住了。
和皇家联姻?这已经不是赏赐,而是将他郑家,彻底绑上大明的战车了!从此以后,他郑家的富贵荣华,将与大明的国运紧紧相连。休戚与共,再无回头之路!
他呆立在原地,不知该说什么。巨大的惊喜与更巨大的压力交织在一起,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崇祯看着他震惊的表情,满意地笑了。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彻底打消郑芝龙的任何非分之想。让你明白,你的一切,都是朕给的。你的荣耀,你的未来,都系于朕之一念。
“怎么?嫌朕的皇妹配不上你儿子?”崇祯故意调侃道。
“不!不!臣……臣万死!”郑芝龙连忙磕头,“臣……臣代犬子,谢陛下天恩浩荡!臣……臣肝脑涂地,不足以回报!”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选择了。他和他庞大的海上势力,从这一刻起,已经不再是那个割据一方的枭雄,而是大明帝国伸向海洋的、最锋利的一把剑。而这把剑的剑柄,牢牢地握在紫禁城里的那位年轻帝王手中。
崇祯扶起他,语气恢复了君主的威严:“好了,你一路奔波,先回府邸休息。三日后,随朕一起,去太庙祭告天地,昭告你郑家为大明立下的赫赫功勋。”
“臣,遵旨!”郑芝龙深深一揖,转身退出了御书房。
当他走出那扇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大门,午后的阳光刺得他几乎睁不开眼。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巍峨的宫墙,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从今天起,他的人生,大明帝国的历史,都将走向一个全新的、未知的远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