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53章 北冰洋消息

第353章 北冰洋消息(2 / 2)

“看了林昭的汇报。”崇祯将地图推开,“朕在想,当年郑和下西洋,是为宣威;如今咱们探冰原,是为活命。”

徐光启懂他的意思。小冰河期以来,北边草原越冻越广,南边海疆又起风波。大明的生存空间,早该往更北、更远的地方挤一挤。

“臣倒想起件事。”徐光启从袖中摸出封信,“这是翰林院的李之藻写的。他说,当年利玛窦带来的《坤舆万国全图》,里头标着‘亚墨利加’(美洲)以西还有大陆。咱们现在探北冰洋,倒像在补前人没画完的图。”

崇祯眼睛一亮:“你是说,地球是圆的?”

“虽未实证,”徐光启笑,“但道理相通。咱们探北冰洋,将来或许能绕到亚墨利加背后,开辟新商路。只是...”他话锋一转,“眼下最要紧的,是防着罗刹人占住北疆的矿脉。”

“朕明白。”崇祯重新展开地图,用朱笔在黑龙江上游画了个圈,“朕已让户部拨三万两,给北疆都护府修堡垒。再调两千边军,带新铸的线膛炮去。林昭说罗刹人的火绳枪射程三百步,咱们的炮能打八百步——到时候,叫他们知道什么叫‘天威’。”

徐光启点头,又道:“还有件事。格物院那帮小子,看了林昭带的矿石,吵着要做光谱分析。说是能辨出矿里的杂质,炼出更好的铁。”

“准了。”崇祯提起朱笔,“给他们拨五百两,买西洋的玻璃镜片。要最好的。”

窗外飘起细雪。徐光启望着崇祯案头那盏长明灯,灯芯噼啪炸响,映得地图上的冰线泛着暖光。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南京见到的那个少年,捧着《几何原本》眼睛发亮。如今,那个少年成了帝王,正用他的眼睛,替大明看清更远的远方。

三、冰海余波

三月初的北京,柳芽刚冒头。

北疆都护府的急报送到紫禁城时,崇祯正在听宋应星讲新制的温度计。他扫了眼奏疏,眉毛微微一挑:“罗刹人跑了?”

“是。”宋应星放下铜壶,“咱们的侦察兵在额尔古纳河附近发现他们的营地,空无一人。地上有拖拽的痕迹,像是连夜拆了木寨,往更北去了。”

崇祯冷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传朕旨意,让黑龙江的驻军多派斥候,盯着他们的动向。另外,”他转向李若琏,“通知郑芝龙,让他派船去日本,买些毛皮和海参。咱们用南洋的货换北疆的矿,这买卖划算。”

李若琏躬身领命,退下时瞥见宋应星还站在原地,手里攥着个玻璃试管。他凑过去低声道:“宋大人,陛下这是在下一盘大棋啊。”

宋应星抬头,眼里有光:“何止大棋。陛下是要给大明换个活法——不再困在中原,不再怕北边的雪、南边的浪。他要带着咱们,去看看这天地到底有多大。”

李若琏没说话,只望着殿外初融的积雪。雪水顺着琉璃瓦淌下,在汉白玉栏杆上溅起细小的水花。他忽然想起林昭回来时说的话:“冰原再冷,也冷不过咱大明儿郎的心。”

是的,冷的是冰雪,热的是人心。

当暮色漫上紫禁城的飞檐,崇祯站在乾清宫的露台上。他望着南方渐次亮起的灯火,又想起地图上那道未完成的冰线。远处传来打更声,“寅时三刻”的梆子响得清脆。

“陛下。”王承恩捧着件狐裘过来,“夜深了,该歇着了。”

崇祯接过狐裘,却不急着穿。他望着夜空中的星子,轻声道:“王伴伴,你说,要是能把北极的星子也画进咱们的星图里,该多好?”

王承恩没接话。他知道,陛下的心里,早已经画好了——那是一张比所有舆图都大的图,图上有冰原、有大洋、有从未见过的国度,更有大明永不熄灭的火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