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回头,见是此次随军郎中队的负责人,太医院出身、后被选入格物院深造的太医丞王汝谦。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中既有医者的仁和,又有了一种格物院熏陶出的理性光芒。
“王医正。”孙传庭颔首回礼,“看来儿郎们已习惯此番诊治了。”
王汝谦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托陛下洪福,督师支持,将士们如今皆知此乃保命良法,抵触者日少。更重要的是,确有效验。上月一小队夜不收(侦察兵)遭遇蒙古游骑,三人带伤归来,其中一人伤势颇重,若依往日,恐难熬过三日。经清创缝合,按时换药服用汤剂,如今已可下地行走。此实乃医道之大幸,将士之大幸!”
孙传庭目光锐利地看着他:“如此说来,这套法子,果是可行?”
“千真万确!”王汝谦语气肯定,“虽不敢说包治百病,但于战伤、常见病之防治,成效卓着。陛下曾言,‘预防重于治疗’。我等如今严格推行营区卫生,饮水必沸,污物及时清理,已使疟疾、痢疾等时疫发生率大为降低。此实为固本培元之上策,强于日后千金求药。”
孙传庭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望向棚外依旧生龙活虎的军士们,沉声道:“好!有此坚盾护佑,我大明将士,方可更无后顾之忧,奋力杀敌!陛下圣明,洞见万里之外啊!” 他心中最后一丝疑虑尽去,转而升起对那位深居紫禁城的年轻皇帝更深的敬佩。陛下所谋,岂止沙场胜负,更是这万千士卒的性命福祉!此等仁心,结合格物之智,铸就的乃是真正的王者之师、仁义之师的根基!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如旋风般冲入大营,马上骑士背插三面红色翎羽,正是八百里加急的信使!
“捷报!捷报!北疆大捷!曹变蛟将军攻克赫图阿拉,皇太极北窜!”
嘶哑却充满激动的声音瞬间打破了军营的肃静,如同在滚油中泼入一瓢冷水,整个营地先是一寂,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万胜!”
“大明万胜!”
士卒们挥舞着兵器,相互拥抱,激动的情绪如野火般蔓延。赫图阿拉,那是建州女真的老巢,是努尔哈赤崛起之地!攻克此城,象征着困扰大明数十年的辽东巨患,终被彻底斩断根基!
孙传庭猛地转身,眼中精光爆射,即使以他的沉稳,胸中也瞬间被一股热流充满!他快步上前,从几乎虚脱的信使手中接过那份染着风尘与汗水的捷报文书。
迅速展开,孙传庭的目光扫过上面遒劲的字迹:“……我部奋勇先登,巷战竟日,斩俘无算……焚其伪殿,虏其宗庙器皿……皇太极率残部遁入莽莽林海,已遣精骑追剿……辽东风烟,自此可靖……”
“好!好一个曹变蛟!虎贲之将也!”孙传庭忍不住击节赞叹,脸上终于露出了畅快淋漓的笑容。多年征战,边患如同附骨之疽,今日终见肃清之望!这与医护营带来的欣慰不同,是开疆拓土、洗雪国耻的豪情!
他立刻下令:“将此捷报,即刻抄送各营,晓谕全军!犒赏三军,以为庆贺!”
“是!”亲兵队长兴奋地领命而去。
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校场上,医护营旁,刚刚包扎好伤口的年轻军士也忘记了疼痛,与同袍们一起振臂高呼,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激动。
孙传庭站在欢呼的海洋中,目光再次扫过秩序井然的医护营,又望向北方那广袤的、即将彻底纳入大明版图的疆域。陛下的布局,一环扣一环。内有医道革新,保将士性命,固根本;外有强军利炮,拓土开疆,扬国威。这大明,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露出它锋利的獠牙,却也拥有了更为强健的体魄与仁厚的内心。
“北疆虽定,然西域未平,海疆方阔……”孙传庭心中豪情涌动,却又瞬间化为更沉毅的责任感,“陛下,臣必为您,为这大明盛世,扫清一切障碍!”
他转身,对王汝谦道:“王医正,捷报传来,士气正旺。然我等职责所在,不可有丝毫松懈。日后大战难免,医护营乃我军命脉所系,还望汝等精益求精,挽救更多将士性命!”
王汝谦肃然躬身:“敢不竭尽全力,以报陛下、督师信重!”
孙传庭点头,大步走向中军大帐,他需要立刻撰写贺表,并思考下一步的西北战略。帝国的战车已经轰然启动,而他和他的将士,以及身后这小小的、却至关重要的医护营,都将是这辆战车上最坚实的组成部分。北疆的捷报是帝国獠牙的寒光,而西山军营里这无声的守护,则是这獠牙之下,跳动不息的、温暖而强健的心脏。
(第六卷 第336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