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336章 医疗队随军出征

第336章 医疗队随军出征(1 / 2)

第336章

寒意渐浓的北风掠过西山军营的校场,卷起几缕枯黄的草屑。但较之往年此时营中难免出现的咳嗽声此起彼伏的景象,今年的军营却显得异样“安静”。这种安静,并非无人,而是那种少了病痛折磨呻吟的、透着筋骨之力的肃静。

一队刚完成越野拉练的军士,汗透重衣,热气腾腾地跑回营区,虽气喘吁吁,但眼神明亮,步伐依旧坚实。他们并未立刻瘫倒休息,而是有序地走向校场一侧新搭建的几排宽敞棚屋。

棚屋门口悬挂着醒目的木牌,上书三个朴拙却有力的大字——“医护营”。字体并非风雅的行楷,而是更利于工匠刻写的仿宋体,透着一种实用至上的硬朗。这里,便是崇祯皇帝朱由检力排众议,由皇家格物院与太医院联手,倾注数年心血秘密培养的首批“随军郎中”的驻扎地,也是大明新军医疗保障体系初试锋芒的前沿。

孙传庭一身轻甲,外罩御寒的斗篷,立于校场边缘的高地上,冷峻的目光扫过那些走入医护营的军士。他治军极严,素有“孙屠子”之称,但此刻,他那张惯常如岩石般坚硬的脸上,却难得地掠过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缓和。

“督师,首批轮训的第三百人队已归营,按例前往医护营进行训后查验。”身旁的亲兵队长低声禀报。

孙传庭微微颔首,目光却未离开那些棚屋。“嗯。告诉王医正,一切按规程办,不得有误。”

“是。”

孙传庭心中并非毫无波澜。想他当年在陕西剿寇,官军士卒因刀枪创伤感染、风寒疟疾等症而死者,往往数倍于阵前战殁者。缺医少药,巫术与土方盛行,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听天由命”。他曾亲眼见过勇悍的老兵,因一道不算深的伤口溃烂生蛆,在极度痛苦中耗尽生命。那种无力感,于统帅而言,有时比一场败仗更令人挫败。

而如今,陛下搞出的这个“医护营”,初看之下,条条框框繁琐得令人头疼:什么伤员分类、什么沸水煮布(称之为消毒)、什么“手术”清创、什么定规服药……甚至严格要求营区卫生,粪便垃圾处理皆有定所,违者重罚。许多行伍多年的老军官私下都抱怨,这是“书生之见,徒耗钱粮”。

但孙传庭是务实派。陛下登基以来,所行之新政,无论军工、农事、财政,起初皆备受质疑,然最终事实胜于雄辩,皆显露出强大效力。故而,他对这“医护营”虽存疑,却仍以严令推行。数月下来,效果之显着,连他最顽固的部下都闭上了嘴。

最直观的,便是军中因普通伤病导致的减员,骤降了七成以上!那些经过格物院短期特训的年轻郎中,或许不懂多少高深医理,也不会吟诵《黄帝内经》,但他们严格按照《军医救治手册》行事,带来的却是实打实的人命留存。

孙传庭抬步,向着医护营走去。他要去亲眼看一看,这面由陛下打造的“无形坚盾”,究竟是如何运作的。

棚屋内,光线明亮。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略显刺鼻的气味(那是格物院提供的“消毒药水”的味道)。内部以石灰划线,分区明确:登记处、候诊区、处置一区(轻伤)、处置二区(重伤)、药房、甚至还有一间独立的“观察室”。

数十名刚结束训练的军士正排队等候。一名穿着干净棉布袍、臂缠红十字袖标的年轻医官,正大声说着:“都听好了!排队登记,说明何处不适。有外伤者,无论大小,皆需至处置区处理,不得自行包扎!若有发热、呕吐、腹泻者,立即报告,隔离观察!”

军士们显然已习惯这套流程,虽有人小声嘀咕“屁大点口子也值得这般兴师动众”,但行动上却无丝毫怠慢。因为他们知道,这些看似啰嗦的规矩,真的能让他们在受伤生病后,活下来的机会大大增加。

孙传庭没有惊动众人,悄然走到处置一区外围。只见一名年轻军士正龇牙咧嘴地坐在木凳上,小腿外侧被荆棘划开了一道寸许长的口子,渗着血珠。若在以往,抓把泥土或香灰一糊了事,是再常见不过的操作。

此刻,负责处置的同样是一名年轻医官,面色严肃。他先是用一种清澈如水、却带着酒气的液体(高度蒸馏酒,用于初步清洗)小心冲洗伤口,然后用镊子夹起一块在沸水中煮过的白布,蘸取另一种褐色药水(碘伏雏形,由海藻提炼),仔细擦拭伤口周围。

“忍着点,这药水杀毒,有点刺疼,但能防伤口‘发’起来(感染)。”医官声音平稳,手下动作迅速准确。

那军士倒吸着凉气,却强忍着没叫出声。周围等待的同伴们,有的面露同情,有的则带着几分习以为常的轻松。他们都知道,这点疼,比之后伤口溃烂、高烧不退,乃至截肢丧命,要轻巧太多了。

处理完毕,医官又用一块裁剪整齐的、同样蒸煮过的细棉布覆盖伤口,以洁净布条包扎妥当。

“三日内伤口勿要沾水,每日来此换药。若有红肿、发热,立刻来报!下一个!”

整个流程,干脆利落,不过片刻功夫。孙传庭默默看着,心中暗赞:“标准化,流程化。陛下常言,‘细节决定成败’,于此医道,竟是如此贴切。”

他又将目光投向重伤处置区。那里用布帘隔着,但依稀可见内部有更复杂的器械(简易手术器械,同样由格物院精工打造),灯光也更明亮。据说,对于深入骨头的箭伤、铅子伤,这些郎中已能进行初步的“手术”取出,并能用特制的肠线进行缝合,大大提高了重伤员的存活率。这已近乎“活死人,肉白骨”的神技了,若非陛下亲自指导,授予那些闻所未闻的“消毒”、“止血”、“缝合”之法,断难想象。

“督师。”一个温和却不失沉稳的声音在一旁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