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93章 工商繁盛 银行萌

第293章 工商繁盛 银行萌(1 / 2)

第293章 工商繁盛,银行萌芽

晨光破晓,紫禁城笼罩在金色朝晖中。乾清宫内,崇祯皇帝朱由检正与内阁重臣商议国事,殿外忽然传来急促脚步声。

“八百里加急!蓟州大捷后续战报!”

一名风尘仆仆的驿卒跪呈军报,李若琏接过查验后转呈御前。崇祯展开急报,脸上渐渐浮现笑意。

“好!孙元化已率军收复遵化、迁安,皇太极残部已全部退出关外!”崇祯声音洪亮,将战报传给众臣阅览,“此战毙敌八千,俘获三千,缴获战马万余匹!”

乾清宫内顿时一片欢腾。徐光启捋须笑道:“自萨尔浒以来,我军首次对建虏取得如此大捷,实乃陛下新政之功!”

“非朕一人之功,乃前线将士用命,后方百姓支持之果。”崇祯摆手,眼中闪着睿智的光芒,“然胜后思危,朕观此战,后勤补给仍有不足。若粮饷器械能更迅捷到位,战果当不止于此。”

户部尚书李邦华出列奏道:“陛下圣明。此次调运粮草,各地银钱不一,兑换不便,且转运缓慢。臣以为,当务之急须统一币制,改善汇兑。”

话音未落,殿外又传来通报:“东南巡海使沈廷扬求见!”

“宣!”崇祯眼中一亮。

沈廷扬大步进殿,风尘仆仆却精神抖擞:“臣奉旨巡察东南海疆,今有要事启奏。”

“沈爱卿来得正好,朕正与诸臣商议钱法之事。”

沈廷扬眼睛一亮:“陛下,臣此番南下,见江浙闽粤之地工商繁荣,银钱往来频繁。各商帮自设钱庄、票号,然规模有限,规章不一。臣官西洋人之东印度公司,设有银行,办理存贷汇兑,甚为便捷。”

他顿了顿,见崇祯听得专注,继续道:“臣斗胆建言,朝廷何不设一‘皇家银号’,统一办理存取、汇兑,既可方便商民,又能聚拢闲散银钱,为国所用。”

殿内顿时议论纷纷。温体仁蹙眉出列:“陛下,钱法乃国之根本,岂能仿效洋人?且民间自有银钱往来,朝廷何以要与民争利?”

沈廷扬反驳道:“温阁老此言差矣。非是与民争利,而是便民利国。如今商贾携银行远路,既重且险;异地交易,兑银不便。若设银号,发行银票,一纸轻便,安全可靠,何乐而不为?”

徐光启点头支持:“臣在澳门时,亦见葡人银行之便。其存银生息,借贷有度,汇通四方,实为商贸繁荣之基。”

崇祯静听双方辩论,心中早有定见。作为来自未来的灵魂,他比任何人都明白金融体系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诸卿不必再争。”崇祯起身,声音沉稳有力,“朕意已决,试行皇家银号。然不称银行,暂叫‘大明皇家银号’,先在京师、南京、苏州、杭州、广州五地试办。”

他走向御案,提笔蘸墨:“银号业务暂定三样:一为存银,存满一年者给付息钱;二为汇兑,异地取银,只收微薄手续费;三为借贷,以田宅货物为抵押,酌量借出。”

温体仁仍欲争辩,崇祯抬手制止:“温爱卿不必多言。朕知你担忧,故银号初设规模不大,且由户部监管,每季稽核账目。沈爱卿。”

“臣在!”

“朕命你总办银号事宜,先从海关税款试办。另召晋商、徽商中有信誉者参与,集思广益,定立规程。”

“臣领旨!”沈廷扬激动跪拜。

朝会散去后,崇祯独留沈廷扬至偏殿详谈。

“廷扬,银号之设,意义重大,非止于便民利商。”崇祯摊开一幅地图,“朕欲以此为基础,将来统一币制,发行新钱,最终以白银为本,发行纸币。”

沈廷扬眼睛一亮:“陛下圣明!若果真如此,则商旅往来不再受携银之累,朝廷税饷调拨也将事半功倍!”

“然此事须步步为营,不可冒进。”崇祯神色严肃,“首批银票须十足兑现,一分一厘不可短缺。信誉立则事业成,信誉失则万事休。”

“臣明白!必以性命担保银号信誉!”

......

数月后,京师大明皇家银号总号开业。

银号门前车水马龙,好奇的百姓和商人围得水泄不通。银号门面阔气,黑底金字的匾额高悬,两侧立柱上刻着崇祯亲题的对联:

“汇通天下无远弗届,信立人间有诺必践”

厅堂内,柜台高筑,栅栏坚固,伙计们衣着统一,训练有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一沓沓印制精美的银票——桑皮纸为底,朱砂为墨,纹饰繁复,盖有户部大印和银号钤记。

“真能凭这张纸取银子?”一个绸缎商犹豫地问柜员。

柜员微笑回答:“客官放心,见票即兑,京师存银,可在南京、苏州、杭州、广州四地取用,只收百分之一手续费。”

“若遗失呢?”

“可凭保人挂失,三个月后若无冒领,可补办新票。”

商人算计一番,终于点头:“那我存一千两!”

“好嘞!给您开票!”柜员高声唱票,笔墨飞舞,不一会儿,一张面额千两的银票便递到商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