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皇太极西进,蓟镇告急
乾清宫的暖阁内,烛火通明,将朱由检年轻却已刻上深沉印记的脸庞映照得忽明忽暗。他指尖正划过一幅巨大的《九边重镇舆图》,辽东、蓟镇、宣大……每一处关隘山河都了然于胸。自登基以来,他无一日不殚精竭虑,将前世所学与今世之权熔铸一炉,所为的,便是扭转那倾覆之局,重铸大明脊梁。
新政甫开,百废待兴,格物院渐入正轨,新军初露锋芒,海上郑氏归心,西北孙传庭亦稳住阵脚。一切似乎正沿着他精心绘制的蓝图艰难却坚定地前行。然而,朱由检心中那根关于辽东的弦,从未有片刻松弛。他深知,蛰伏的猛虎绝不会因猎人的准备而放弃扑食,只会寻找更刁钻的角度,发出更致命的一击。
皇太极,这个同样年轻却雄才大略的对手,绝不会坐视大明喘息。
夜风穿过窗棂,带来一丝深秋的寒意,吹得烛火轻轻摇曳。
蓦地,一阵急促到堪称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宫夜的宁静,也瞬间绷紧了暖阁内外所有侍卫太监的神经。随侍在侧的王承恩眉头一皱,正待出声呵斥,却见心腹太监方正化已如一道幽影般疾步入内,他甚至来不及行全礼,声音带着一丝几乎不曾在他身上出现过的急促:
“皇爷!八百里加急!蓟镇巡抚王元雅、总督吴阿衡联名急奏!”
朱由检猛地抬头,目光如电,落在方正化手中那封插着代表最紧急军情的赤羽文书上。他心中那根弦,骤然发出一声嗡鸣。
“呈上来!”
他的声音沉稳,不见波澜,但接过文书时,指尖那微不可察的一顿,暴露了内心的激荡。迅速验看火漆封印,撕开,目光如饥似渴地吞噬着上面的每一个字。
暖阁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王承恩屏住呼吸,方正化垂手肃立,眼神却紧紧跟随着皇帝脸色的每一丝变化。
只见朱由检的眉头越锁越紧,脸色从最初的凝重迅速转为铁青,捏着奏报的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发白。那薄薄的一纸文书,此刻却重若千钧,承载着足以令京师震动的噩耗。
“砰!”
朱由检的手掌重重拍在铺着地图的紫檀木案上,震得笔架上的御笔一阵乱颤。
“好一个皇太极!好一个避实击虚!”他的声音冷冽,如同淬火的寒冰,“果然还是走了这一步!”
王承恩和方正化心头俱是一紧。
“皇爷,究竟是……”
朱由检将塘报掷于案上,手指狠狠点向地图上蓟镇防区的一处关隘:“皇太极亲率建虏主力,并联合蒙古喀尔喀部,自洪山、松棚子等处,破墙子岭、青山口,已入塞内!其兵锋锐不可当,连破明军数道阻击,如今正分兵四出,蓟州一线已糜烂!其游骑甚至已逼近通州一带!”
“什么?!墙子岭、青山口?!”王承恩失声惊呼,脸色煞白。那里虽非最前沿,但亦是长城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竟被一举突破!
方正化眼中精光一闪,立刻捕捉到了关键:“皇爷,建虏主力一向徘徊辽西,此次竟不惜绕道千里,联合蒙古,从其侧翼薄弱处破关……这是要直扑我京畿腹地!”
“不错!”朱由检目光锐利,仿佛已穿透宫墙,看到了远方燃起的烽火,“宁锦防线固若金汤,孙元化经营得法,皇太极无隙可钻。他便行此险招,欲效仿当年己巳之变,甚至想做得更绝!这是要避我新军锋芒,攻我必救之处,乱我新政之基!更要借此战果,重振其内部威望,压服蒙古诸部!”
他语速极快,每一个字都砸在听者心上。历史的轨迹虽有偏差,但宿敌的威胁却以另一种更凶猛的方式提前到来。这一次,不再是历史上袁崇焕匆匆率军回援,而是他朱由检,要亲自面对这席卷而来的铁骑洪流!
“京师……京师震动否?”王承恩声音发颤,己巳年建虏兵临城下的恐慌记忆,似乎又笼罩了上来。
朱由检冷哼一声:“塘报至此,消息想必已瞒不住。传朕旨意:九门提督、五城兵马司即刻起全城戒严,加派巡哨,弹压地面,敢有散布谣言、煽动人心者,立斩不赦!令内阁诸臣、兵部、京营总督、锦衣卫指挥使即刻入宫议事!”
“奴才遵旨!”方正化毫不犹豫,立刻转身出去安排。
王承恩急忙道:“皇爷,夜深露重,保重龙体啊……”
朱由检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重新落回地图,手指在蓟州、通州、京师之间快速移动:“体魄焉有社稷重?朕这些年暗中储备,改革军制,打造利器,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应对今日之局!皇太极以为朕还是那个仓皇无措的崇祯吗?他打错了算盘!”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战意和自信:“他不是想来吗?好!那就在这京畿之地,让他尝尝朕为他准备的新军厉害!看看是他的弓马娴熟,还是朕的火器犀利!”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深宫中批阅奏章的皇帝,更像是回到了前世的实验室,面对一个复杂的难题,所有的知识、所有的准备都被调动起来,冷静而狂热地寻找着最优解。
很快,内阁首辅李邦华、兵部尚书梁廷栋、新任京营总督(原神机营主将)杨御蕃、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等人匆匆赶至。众人脸上皆带着惊疑与凝重,显然都已风闻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