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71章 西北捷报 高匪授首

第271章 西北捷报 高匪授首(1 / 2)

第271章 西北捷报,高匪授首

深秋的寒风吹过紫禁城金黄的琉璃瓦,乾清宫内却暖意融融。崇祯皇帝朱由检正与内阁大臣商议漕运改革之事,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八百里加急!西北军报!”

王承恩快步进殿,手中捧着沾满尘土的军报匣子。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木匣上。

朱由检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呈上来。”

他亲手打开铜扣,取出那份沉甸甸的奏章。目光扫过孙传庭那熟悉的刚劲字迹,嘴角不由微微上扬。

“好!好!好!”朱由检突然拍案而起,连说三个好字,脸上绽开难得一见的灿烂笑容,“孙传庭不负朕望,已在潼关南原生擒高迎祥!”

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徐光启率先出列:“陛下,此乃天大喜讯啊!”

朱由检将奏章递给王承恩:“念!让诸位爱卿都听听孙将军的捷报!”

王承恩清清嗓子,高声诵读起来。奏章详细记述了这场持续三天三夜的战役。孙传庭故意示弱,诱使高迎祥主力深入潼关南原盆地,然后伏兵四起。新装备的燧发枪营占据制高点轮番齐射,改良后的火炮封锁谷口。曾经纵横西北的农民军主力在现代化火器面前溃不成军。

“...此役共歼敌四千七百余人,俘获三万有余。贼首高迎祥突围时坠马被擒,现正押解赴京途中。我军伤亡仅八百余人,新式火器威力非凡,诚乃陛下圣明,科技强军之果也...”

王承恩念毕,殿内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阵阵祝贺之声。

朱由检负手而立,望向西北方向,心中涌起万千感慨。这么多年秘密筹备,无数个日夜与宋应星等在工坊钻研,终于在这一刻结出硕果。他仿佛能看到孙传庭站在潼关城头,那个历史上悲情英雄如今正谱写全新的传奇。

“传朕旨意。”朱由检转身时,脸上已恢复帝王的威仪,但眼中的光彩却遮掩不住,“着孙传庭即刻押解高迎祥入京。命兵部、礼部共议献俘太庙之礼。此战有功将士,着孙传庭列名上报,朕必重重有赏!”

等众臣退去,朱由检独留徐光启和刚被召入宫的宋应星。

“孙将军在奏章中特别提到,新式火炮在峡谷中回响震天,致使贼兵马匹惊惶,队形大乱。”朱由检说着不禁笑起来,“宋爱卿,你改进的火药配方功不可没啊。”

宋应星连忙躬身:“此乃陛下指导有方,臣不敢居功。”

徐光启抚须笑道:“老臣还记得三年前,陛下初提燧发枪构想时,朝中还有不少异议。如今看来,陛下深谋远虑,非常人所能及。”

朱由检走到殿侧大幅地图前,手指点在潼关位置:“高迎祥被擒,西北乱局可定大半。但诸卿切记,剿匪易,安民难。接下来要在西北推行以工代赈,广种土豆番薯,才能真正杜绝匪患再生。”

他顿了顿,忽然问道:“宋爱卿,陕西各地的水泥厂建设进度如何?”

宋应星立即答道:“回陛下,西安、延安两处水泥厂已投产,月产可达两千石。正按陛下旨意,优先用于水利修建。”

“好!”朱由检手指敲在地图上,“等孙传庭回朝,朕要与他详细商议西北建设事宜。那些俘虏的叛军,与其全部问斩,不如编入工程队,以劳代刑。”

徐光启若有所思:“陛下圣明。只是如此多人役,粮饷供给恐怕...”

“这便是朕要说的另一件事。”朱由检眼睛一亮,“番薯推广情况比预期更好。皇庄最新收获统计,亩产已达一千八百斤。若能在西北广泛种植,粮食问题可迎刃而解。”

宋应星顿时兴奋起来:“陛下,臣近日正在研究番薯保鲜之法。若以地窖存储,辅以通风设计,可保番薯越冬不坏。”

君臣三人越谈越深入,从西北农业谈到水利建设,从流民安置谈到道路修建。朱由检不时提出一些来自现代的理念,让两位臣子茅塞顿开。

谈话间,朱由检忽然想起什么,从御案抽屉中取出一卷图纸。

“二位爱卿请看,这是朕近日构思的‘压路机’。以牛马牵引石轮,辅以配重,可压实路面。若与水泥配合,可使官道坚固平整,雨天亦可行走。”

宋应星接过图纸,眼中放光:“妙啊!若在西北修建此类道路,调兵运粮速度可倍增!”

徐光启却想到更深一层:“道路通畅则商旅往来频繁,物资流通,民生自然改善。陛下此策实乃富民强国之本!”

朱由检微笑点头。这正是他的长远规划——以军事胜利换取和平建设期,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最终实现大明全面复兴。

几日后,孙传庭的报捷奏章已传遍京城,百姓欢欣鼓舞。酒馆茶肆中,说书人早已将潼关大捷编成故事,引得满堂喝彩。

而在这欢庆气氛中,一队精锐骑兵正押着囚车,在官道上日夜兼程。囚车中的高迎祥衣衫褴褛,但目光依然凶悍。每当路过村镇,总有百姓围观,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