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31章 紫宸定策,群臣俯首

第231章 紫宸定策,群臣俯首(1 / 2)

第231章:紫宸定策,群臣俯首

晨钟撞破京师的薄雾,悠扬沉浑的声响自紫禁城深处蔓延开来,唤醒了这座历经劫波后略显疲惫的帝都。今日,并非寻常大朝,而是新君登基、改元崇祯后的首次大朝会,其意义非同凡响。

乾清宫广场上,汉白玉的栏杆上带着夜露的湿润。文武百官早已按品级肃立,依循着礼官的唱喏,分两班鱼贯入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期待,仿佛暴雨将至前的低压,压得人呼吸都需刻意放缓三分。许多人眼角余光悄悄扫视左右,试图从同僚紧绷的面皮上读出些许端倪。阉党覆灭的雷霆手段犹在眼前,血雨腥风虽已平息,但那铁锈般的腥气似乎仍萦绕在殿宇的梁柱之间,提醒着每一个人:天,已经彻底变了。

御座之上,朱由检——如今的大明崇祯皇帝,正静静凝视着下方鸦雀无声的臣工。他身着十二章纹衮服,头戴翼善冠,年轻的面庞上不见多少喜怒,唯有一双眸子,深湛如古井寒潭,映不出半点波澜,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沉凝气度。唯有他自己知道,这身沉重冠服之下,是一颗跳动了三百多年时空的灵魂,正以超越时代的冷静,审视着这将决定帝国命运走向的开端。

“陛下临朝——众臣叩首——”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的声音略显尖细,却异常清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内。他如今地位尊崇,但姿态却放得极低,目光始终恭敬地垂落在御阶之下,不敢有丝毫逾越。唯有深知内情如李若琏、方正化者,才明白真正执掌内廷机枢、拥有无上信任的,是那位隐于幕后、如同帝影般的信王府旧邸大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百官依礼跪叩。许多人动作略显僵硬,声音中透着难以掩饰的敬畏与揣测。

“众卿平身。”崇祯开口,声音清朗平稳,带着这个年纪少有的沉稳,穿透大殿,“今日朝会,诸卿可有本奏?”

依照惯例,几位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先出班,奏报了些地方灾异、祥瑞或是弹劾些无关痛痒的下层官吏,皆是按部就班,试探之意明显。崇祯耐着性子听完,只做简单批示,并未深究。

殿内气氛稍缓,一些老臣暗自松了口气,看来新天子并非一味嗜杀,仍遵循着朝堂旧例。

然而,这口气尚未完全吐出,却见崇祯微微抬手,止住了下一位欲出班的官员。

“诸卿所奏,皆为常事。然,国事维艰,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崇祯的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每一个被他目光触及的臣子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脊背,“朕自登基以来,夙夜忧叹,思及皇兄托付之重,黎民仰望之切,不敢有丝毫懈怠。前日扫除奸佞,不过是廓清朝堂,拔除病疮。今日,方是祛病除根,固本培元之始!”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朕观今日之大明,外有建虏猖獗于辽东,内有流寇饥民骚动于腹心;朝堂之上,空谈误国者有之,因循守旧者有之;府库之内,岁入日蹙,而禄米军饷压顶,几无喘息之机!若仍因循旧章,苟安度日,则国势倾颓,恐有累卵之危!”

话语如冰锥刺骨,让许多还抱有侥幸心理的官员激灵灵打了个寒颤。这位年轻天子,竟将疮疤毫不留情地彻底揭开!

礼部尚书温体仁立于文臣班列前端,眼帘低垂,面色沉静如水,仿佛一尊泥塑的神像,唯有那微微捻动指尖的习惯,透露着内心的不平静。他敏锐地察觉到,皇帝这番话,绝非无的放矢。

果然,崇祯稍作停顿,语气陡然转强,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故此,朕决意自今日起,改弦更张,推行新政!总其纲领,曰:务实、格物、强军、富民!”

“务实者,戒空谈,重实绩!凡朝廷政令,地方施为,皆以是否利于国计民生为衡准!格物者,重实学,兴百工!探天地自然之理,究器械造物之妙,以格物之工,夯实强国之基!强军者,练新兵,汰冗弱,铸利器,固边防!使大明王师,内可靖平祸乱,外可御辱拓土!富民者,清田亩,均赋税,劝农桑,通商贾!藏富于民,方是国朝根本!”

八字纲领,如同八道惊雷,接连劈入群臣耳中。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这已非简单的政策调整,几乎是从治国理念上的彻底颠覆!尤其是“格物”一词竟与“强国之基”并列,让许多读惯了圣贤书的翰林清流们面露愕然,甚至隐隐有不忿之色。

温体仁的眼皮终于抬了一下,迅疾地瞥了御座一眼,又飞快垂下,心中浪潮翻涌:‘重实学,兴百工?这与贱役何异?竟要堂而皇之立于庙堂之上?这位陛下,所思所想,真是……匪夷所思。’

不等众人消化这震撼,崇祯已开始落子布局。

“新政之始,首在得人。朕欲调整部院,以应新局。”他拿起御案上一份早已拟好的名单,由王承恩接过,朗声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