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19章 第一把火

第219章 第一把火(1 / 2)

第两百一十九章 第一把火

文华殿内烛火通明,将朱由检的身影长长投在冰冷坚硬的金砖地上。案头,来自天下四方恭贺效忠的奏书依旧堆积如山,仿佛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庞大帝国对新主的期许与审视。然而,朱由检的目光却越过这些华美的辞藻,牢牢锁定在几份被特意挑出、放在最显眼位置的奏报上。这些奏报的纸张相对粗糙,文字也少了些骈四俪六的修饰,却带着边陲之地特有的风沙与焦灼气息。

其中一份,来自陕西巡抚,字里行间透出的已不仅是忧虑,几乎是绝望的哀鸣。

“……延绥、庆阳诸府,今岁复遭大旱,赤地千里,麦稻绝收。饥民鬻妻卖子,析骸而炊者,不可胜数。府库早空,官仓鼠雀尽绝。虽有朝廷前番拨银,然杯水车薪,且地方胥吏……唉,臣实难以尽言。今流民渐聚,恐生大变,伏乞监国速发天饷,遣能吏干员,火速赈济,以解倒悬,以防燎原……”

朱由检的手指重重按在“析骸而炊”、“胥吏”、“恐生大变”这几个词上,指尖因用力而微微发白。来自后世的记忆如同冰冷的潮水般涌上心头——他知道,这不是普通的灾荒,这是小冰河期狰狞面容的初次显露,是明末农民大起义那足以吞噬一切的燎原烈火的第一个火星!

历史正在按照它固有的残酷轨迹运行,但他,朱由检,已不再是历史上那个无力回天、只能一遍遍下罪己诏的崇祯皇帝!

“方正化!”

“奴婢在。”方正化如同融入阴影的一部分,应声而现。

“传李邦华、徐光启,还有户部现任管事的主事,立刻来见孤!”朱由检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他没有找那些留任的阉党阁臣,而是直接点名了即将执掌都察院的李邦华和即将入阁的徐光启,其意图再明显不过。

片刻之后,李邦华和徐光启先后赶到,身后还跟着一位年纪不小、看起来谨小慎微的户部郎中(更高品级的官员或因阉党牵连下狱,或因观望而称病),显然是临时被推出来顶缸的。

“臣等参见监国。”

朱由检没有让他们多礼,直接将那份陕西巡抚的急奏掷于案前:“都看看吧。陕西的急报,字字血泪,句句惊心!”

李邦华率先拿起,快速浏览,他清癯而刚毅的面容瞬间布满寒霜,尤其是看到“胥吏”二字时,眼中更是闪过一丝凌厉的杀意。他一生与贪腐斗争,深知朝廷拨下的救命钱粮,经过层层盘剥,到了灾民手中还能剩下几成!

徐光启接过看后,亦是长叹一声,面露悲悯:“天灾频仍,民生多艰……监国,此确为燃眉之急,须当速断!”

那位户部郎中则是额头冒汗,战战兢兢地道:“监国明鉴……户部……户部确实空虚,各地积欠严重,辽东、九边军饷尚且筹措艰难,这额外赈灾……恐怕,恐怕……”他越说声音越小,不敢抬头。

“恐怕什么?”朱由检的声音冷得像冰,“恐怕拿不出银子?还是拿出了银子,也会被那些蛀虫吞掉,反而肥了贪官,饿死了百姓,最终逼出民变,让朝廷再花十倍百倍的银子去剿抚?!”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三人:“孤知道户部没钱!但魏忠贤和他的党羽有钱!查抄他们的家产,初步折算已过千万两白银!这些银子,不是拿来给孤修宫殿、充排场的!就是要用在这种刀刃上!”

他目光转向徐光启:“徐先生,你精通农学,孤问你,若即刻拨付钱粮,陕西当种何种作物可快速救荒?”

徐光启毫不迟疑地回答:“回监国,当以番薯、土豆为首选!此二物耐旱、高产,且不择地力,春种秋收亦可救急!臣之《甘薯疏》早有详述,可在灾区即刻推广!”

“好!”朱由检赞许地点头,随即下令:“拟旨!第一,即刻从查抄逆产中,拨付内帑银十五万两(远超历史同期崇祯的拨款),另调二十万石粮食(部分来自查抄,部分由漕粮截留),火速发往陕西!告诉押运官员,少一粒米,缺一两银,孤就要他们的脑袋!”

这个数字让户部郎中和李邦华都吃了一惊,如此巨大的手笔,可见监国决心之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