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219章 第一把火

第219章 第一把火(2 / 2)

“第二,”朱由检看向李邦华,“李卿,你以都察院左都御史身份,亲自挑选十名以上铁面御史和干练吏员,组成‘陕西赈灾稽查使团’,持尚方剑,与赈灾粮队同行!尔等之责,不在送粮,而在盯粮!给孤死死盯住这批钱粮的发放!凡有贪墨、克扣、拖延、摊派者,无论官职大小,五品及以下,可就地拿下,先斩后奏!五品以上,锁拿进京问罪!遇有地方豪强阻挠、胥吏欺压灾民者,以谋逆论处,格杀勿论!”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就连李邦华这等铁腕人物,也感到一股凛冽的杀气扑面而来。这已不仅是赈灾,这分明是一场针对基层吏治腐败的外科手术式打击!尚方剑、先斩后奏、以谋逆论处……这些词汇组合在一起,意味着绝对的权威和毫不留情的清算!

“臣!领旨!”李邦华压下心中的震撼,肃然躬身,眼中燃烧起熊熊斗志。他毕生所求的肃贪吏、清政风,竟在新主登基前夕,以如此酷烈而高效的方式拉开了序幕!这正合他意!

“第三,”朱由检又看向徐光启,“徐先生,你立刻从你门下弟子及格物院(筹备中)抽调精通番薯、土豆种植的能手,随队出发,负责在灾区推广种植技术,发放薯种,指导田间管理。要让百姓知道,朝廷不仅给他们救命的粮,更给他们活下去的指望!”

“臣,遵旨!定不辱命!”徐光启同样激动万分,他毕生倡导的“实学”,他引进的高产作物,终于能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四,”朱由检最后补充,语气森然,“通告陕西及周边各省,此次赈灾,以工代赈。组织灾民兴修水利、平整道路,按劳发放钱粮。凡有煽动闹事、劫掠粮车、聚众为乱者,视为乱民,由随行护卫新军及当地驻军即刻镇压,绝不姑息!剿抚并用,抚则为良民,剿则为民敌!”

恩威并施,清晰无比。朝廷给出了活路,但谁若想趁火打劫,挑战新朝的权威,等待他们的将是雷霆之怒。

旨意一条条发出,清晰、果决、狠辣,却又蕴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务实精神和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至少在方针层面)。这已远远超出了一次普通赈灾的范畴,它更像是一份宣言,宣告了新朝处理内部危机的全新模式:以巨额资金和物资为后盾,以酷烈手段整肃吏治为保证,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长远之计,以坚决的武力威慑为底线。

李邦华和徐光兴领旨后,立刻雷厉风行地前去筹备。那位户部郎中更是连滚爬爬地跑出去调拨钱粮,生怕慢了一步就被这位杀气腾腾的监国当做“胥吏”给办了。

殿内重新安静下来。朱由检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深秋的寒风吹入,让他因激动和愤怒而有些发热的头脑稍稍冷静。

他知道,这第一把火点下去,烧掉的绝不会只是陕西的饥荒。它会烧出基层官吏的贪腐原形,烧出地方豪强的嚣张气焰,也可能烧出某些人对新政的抵制和怨恨。李邦华此行,必是荆棘密布,甚至危机四伏。

但是,这火必须烧!

这不仅是救百万饥民于水火,更是要借此机会,立威于天下,立信于百姓,立规于官场!他要让所有人看清楚,新朝的新政,不是嘴上喊喊的口号,而是伴随着真金白银、钢刀铡刀和新技术而来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方正化。”

“奴婢在。”

“告诉李若琏,让他派一队最精干的‘夜不收’,换上便装,混入赈灾队伍和陕西地界。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保护李邦华、徐光启派出的技术员以及稽查御史们的安全,同时……收集地方官员、胥吏、豪强不法情事的铁证,直接报给你和李邦华。必要时,可先行动手清除威胁,事后报备。”

“是!奴婢这就去办。”方正化心领神会,这是明面上的督察和暗地里的尖刀相结合,确保新政的第一把火能烧得起来,还能烧掉该烧的东西。

朱由检重新坐回案前,目光再次落在那份陕西急报上,仿佛透过纸张,看到了那片干裂的土地和无数双渴望生存的眼睛。

“第一把火……”他低声自语,眼神坚定如铁,“就从这贪腐与饥荒最酷烈处烧起吧。但愿这把火,能烧出个清平世道的开端来。”

殿外,秋风更紧,仿佛带着远方的哭嚎与呐喊,也带来了变革与重生的灼热气息。大明王朝的肌体上,一场由最高统治者亲自指挥、针对内部脓疮的精准手术,已经开始了。而这场手术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这个庞大帝国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