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在造大明 > 第140章 税吏之死

第140章 税吏之死(2 / 2)

税吏们哪敢说个不字,磕头如捣蒜。

“很好。”年轻将领满意地点头,“顺便说一句,皇庄护卫队会随时巡查。若是再有人阳奉阴违...”

他瞥了一眼王扒皮的人头,没再说下去。

等税吏们连滚带爬地走后,年轻将领才对属下吩咐:“把王扒皮的罪证整理一份,送给东厂崔公公。就说我们帮他清理门户了,不用谢。”

属下忍俊不禁:“李大人,您这招真是...绝了。”

这位“李大人”正是李若琏。他奉朱由检之命,在皇庄推行税制改革,顺便清理蛀虫。

“殿下说了,改革最大的阻力从来不是老百姓,而是这些中间环节的蠹虫。”李若琏冷笑道,“杀一儆百,以儆效尤。”

消息很快传开。皇庄的农户们听说信王殿下真的实行十税一,还斩了贪官,简直不敢相信。

赵老四带着儿子,战战兢兢地按照十税一的比例交了粮,果然没有再被勒索。

“爹,信王殿下说的是真的!”赵铁柱兴奋地说,“咱们今年能过个好年了!”

赵老四老泪纵横,朝着京城方向磕头:“青天大老爷啊!信王殿下千岁千岁千岁!”

类似的场景在京郊各皇庄上演。信王朱由检的声望在民间迅速攀升,“信王仁政”的说法不胫而走。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高兴。

东厂内,崔呈秀看着李若琏送来的“礼物”——王扒皮的人头和罪证,气得脸色铁青。

“好个信王!好个先斩后奏!”他狠狠一拍桌子,“杀我的人,还敢这么嚣张!”

幕僚低声劝道:“公公息怒。信王毕竟是皇上亲弟,咱们暂时不好撕破脸。再说那王扒皮也确实蠢,留下这么多把柄...”

崔呈秀冷哼一声:“看来信王不像表面那么简单啊。去,给我查查那个皇庄护卫队是什么来头,尤其是那个带队的年轻人。”

与此同时,温体仁也收到了消息。

“信王这是要收买民心啊。”他眯着眼,对心腹说道,“十税一...他倒是大方。可惜啊,这天下不是靠仁政就能坐稳的。”

心腹问道:“老爷,咱们要不要做点什么?听说信王在吏部也插了一手,好像对那个孙传庭很感兴趣。”

温体仁摆摆手:“不必。信王越得民心,有些人就越睡不着觉。咱们等着看好戏就是了。”

他说的“有些人”,此刻正在魏忠贤府上诉苦。

几个被革职的税吏哭诉信王如何“滥杀朝廷命官”、“破坏祖制”,求九千岁做主。

魏忠贤闭目养神,仿佛没听见。等这些人哭够了,才慢悠悠开口:“你们贪了多少?”

税吏们顿时语塞。

魏忠贤冷笑:“贪了就贪了,还不擦干净屁股,让人抓住把柄。废物!”

他摆摆手:“滚吧。以后招子放亮点,别什么人的税都贪。”

税吏们如蒙大赦,连滚爬爬地跑了。

等屋里没人了,魏忠贤才睁开眼,对阴影处道:“你怎么看?”

一个黑衣人从阴影中走出:“干爹,信王此举深得民心,恐非朝廷之福。”

魏忠贤嗤笑:“民心?那玩意值几个钱?咱家倒是好奇,信王哪来的底气跟咱们叫板?就凭那点皇庄护卫队?”

黑衣人低声道:“据探子报,信王的护卫队不简单,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不像普通护卫。”

魏忠贤挑眉:“哦?看来咱家这个小王爷,藏着不少秘密啊。”

他沉吟片刻:“让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都机灵点,给咱家盯紧信王府。尤其是...看看他那些护卫队到底什么来头。”

“是。”黑衣人躬身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

魏忠贤把玩着一件玉器,喃喃自语:“信王啊信王,你可别逼咱家动手...”

此刻的信王府内,朱由检正在听李若琏汇报。

“殿下,王扒皮已依法处斩,其他税吏都已震慑,皇庄税改顺利推行。”李若琏道,“百姓对殿下感恩戴德,称颂‘信王仁政’。”

朱由检点点头:“做得不错。不过...魏忠贤那边有什么反应?”

李若琏笑道:“崔呈秀气得够呛,但没敢明着发作。倒是魏忠贤,似乎没什么反应。”

朱由检也笑了:“没反应就是最大的反应。以魏忠贤的性格,不可能容忍别人动他的蛋糕。他这是在憋大招呢。”

方正化在一旁担心道:“殿下,咱们是不是太急了些?这样会提前暴露实力的。”

朱由检摇头:“时不我待啊。皇兄的身体...唉。我们必须加快步伐了。”

他走到窗前,望着皇宫方向:“魏忠贤不动则已,一动必是雷霆万钧。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李若琏眼中闪过兴奋的光:“殿下放心,锦衣卫这边已经准备就绪。只要魏忠贤敢动,定叫他吃不了兜着走!”

朱由检却摇头:“不,我们要的不是硬碰硬。传令下去,所有计划提前执行。尤其是...那件事。”

方正化和李若琏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惊。

“殿下,那件事提前的话,风险会不会太大了?”方正化谨慎地问。

朱由检转身,目光坚定:“风险越大,收益越大。我们必须在天启...之前完成布局。”

他没有说完,但在场的人都明白那个省略号意味着什么。

就在这时,一个小太监慌张跑来:“殿下!宫里传来消息,皇上...皇上又咳血了!召御医紧急入宫!”

朱由检脸色一变:“这么快?”

他沉吟片刻,突然下令:“方正化,准备一下,我要进宫探病。”

“李若琏,按第二套方案执行。记住,要快!”

两人领命而去。朱由检独自站在殿中,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暴风雨要来了啊...”他轻声自语,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也好,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远在京郊皇庄,赵老四一家正在庆祝难得的丰收年。他们不知道,一场席卷整个大明王朝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而那颗悬挂在皇庄门口的人头,不过是这场风暴的第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