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再入巧木坊(1 / 2)

陈睿转身往东宫走去。

刚走到东宫门口,就见李承乾正看几个伴读在摔跤。

“太子殿下。”陈睿站在阶下唤了一声。

李承乾示意伴读都停下,迎了上来:“小先生怎么来了?可是有新玩意儿带过来?”

“比新玩意儿更要紧的事。”陈睿笑着拱手,“陛下刚定了,九月初十,百工学堂要举行开学典礼,想请殿下代陛下出席,给学生们讲几句话。”

“百工学堂?”李承乾眨了眨眼,想起陈睿提过的技工学校,“就是教匠人烧焦炭、炼铁的那个学堂?”

“正是。”陈睿点头,“那些学生都是匠人子弟,往后学好了手艺,能造更结实的农具、更坚固的甲胄。殿下去了,既是给他们鼓劲,也是让天下人知道,皇家看重百工技艺,学手艺不是旁门左道。”

李承乾摸了摸鼻尖,有点不好意思:“我怕说不好……孔先生总说我说话太急,没章法。”

“不用讲太多大道理。”陈睿想起李世民的叮嘱,笑着提议,“殿下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比如见过农家因农具不牢误了秋收,或是听说过军卒因甲胄不坚受了伤,再盼着他们学好手艺,造出合用的物件。这样既实在,学生们也听得进去。”

这话倒让李承乾松了口气。他想起去年随父皇去九成宫,见路边老农抱着断了刃的锄头叹气,当时还问过身边的内侍,为何锄头这般不结实。此刻被陈睿一提,倒有了些头绪:“我明白了。就说见过的事,盼着他们能造出好东西,让百姓少些难处。”

“殿下这话说到点子上了。”陈睿赞道,“学生们多是农家或匠户出身,听这些最能共情。对了,陛下还赐了‘百工学堂’的匾额,到时候会挂在学堂正厅,殿下揭牌时说句‘愿诸位学有所成,不负陛下期许’,就再好不过。”

李承乾认真点头,让伴读取来纸笔,把陈睿说的要点记在纸上:“我这几日再琢磨琢磨,定不会出岔子。对了,学堂里真能教人造出更好的铁器?”

“不出半年,殿下就能见到成效。”陈睿道。

“那我可得好好准备。”李承乾眼里亮起来,把纸条小心折好放进袖中,“到时候我穿常服去?还是穿朝服?”

“穿常服更妥当。”陈睿道,“学堂里多是匠人,常服亲近些,也显得殿下没架子。”

正说着,李泰抱着一摞书进来,见了陈睿便嚷嚷:“陈郎君怎么不找我?是不是又有好玩的事瞒着我?”

陈睿笑着把开学典礼的事说了,李泰顿时急了:“我也要去!我能帮着殿下记词,还能给学生们看看我画的炼铁图!”

“你若想去,便跟陛下请旨。”陈睿知道李泰爱凑热闹,也爱琢磨这些技艺,“不过去了可得守规矩,不能捣乱。”

“我才不捣乱!”李泰拍着胸脯,“我要跟那些学生说,炼铁时风箱拉得匀,铁水才不会结渣,这都是我从陈郎君给的图册上看来的!”

李承乾忍不住笑:“就你懂得多。”

告辞时,李承乾把那张记着要点的纸条又拿出来看了一遍,轻声道:“陈郎君放心,我定不会让父皇和那些学生失望。”

陈睿笑着应了。

回到怀德坊,蓉娘不在,惠婶在收拾院子,刘伯在翻那块收了棉花的地。

刘磊刘淼还在练习作业。

“刘伯,咱们去西市转转!好久没去巧木坊了,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鲜东西。”

说罢从盒子里找来根弹簧钢片带在身上。上次去巧木坊看到那个木鸟,如果换上弹簧钢片,估计效果更好。

“好嘞!”

陈睿带着刘伯穿过叫卖声此起彼伏的主街,拐进一条飘着木屑香的窄巷。

“巧木坊”的幌子在风里轻轻摇晃,门口那只衔着珠子的机关鸟正扑腾翅膀,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引得几个孩童蹲在旁边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