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学校筹备(2 / 2)

到时候,军器监的甲胄会更坚固,工部的桥梁会更牢靠,连寻常百姓家的农具,都能用上更耐用的铁器。

交代阎立德制备大量的炭笔和石灰粉笔,工匠们使用毛笔不便,写字绘图还是用炭笔粉笔更加便捷,阎立德深知其中的便利之处。

目前工匠不需要很高的文化水平,但是只要他们学会了基本的识字和算数,以后要专研更深学问,也算有了些基础。

又和阎立德讨论了一些学校的细节,阎立德告辞去请示皇帝,奏请开学日期。

陈睿觉得自己也应该进宫一趟,个皇帝请示一些事情,就和阎立德一路往皇宫去了。

因为今天太子等人没来,要和李世民商量一下,开学那天让太子代表皇帝出席开业典礼,以示对技工学校的重视。

两人并肩往皇宫去。

陈睿的提议给阎立德说过之后,阎立德忍不住道:“让太子出席开学典礼,这主意好。一来显了皇家对工匠技艺的看重,二来也能让那些匠人子弟知道,学手艺不是下等事,连太子都来为他们站台。”

陈睿笑着点头:“正是这个理。如今工坊要兴,光靠几个老匠人闷头干不行,得让更多人觉得这是条正经出路。太子来了,往后愿意送孩子来上学的人家,定会多上不少。”

说话间已到宫门前,侍卫见是他们,熟门熟路地放行。

内侍进去通报时,李世民正在看户部呈上来的秋收情况奏疏,见两人进来,放下笑道:“你们倒会凑一块儿来,是技工学校的事有眉目了?”

阎立德先躬身呈上名册与场地图纸:“回陛下,场地已收拾妥当,教员、学生都已选定,图册也备齐了,只等陛下定个开学日期。”

李世民接过图纸翻看,目光在“焦炭试炼窑”“炼铁演示场”上停了停,又看向名册:“三十个学生?不算多,先试试也好。日期就定在九月初十吧。”

陈睿趁机上前一步:“陛下,臣有个不情之请。这技工学校是新事物,臣想请太子殿下在开学典礼上代陛下出席,给学生们讲几句话。一来显皇家重视,二来也让太子殿下多接触些实务,知道百工技艺对国计民生的要紧。”

李世民抬眉看他,眼里带着笑意:“你倒会给承乾找事。他近来跟着孔颖达读经书,正好让他换换脑子。行,就依你。回头我跟他说,让他提前准备几句,别到时候说不出话来。”

“陛下圣明。”陈睿躬身道,“还有一事,臣想请陛下恩准,给技工学校赐块匾额。匠人虽不善言辞,但见了皇家匾额,心里定能多几分底气。”

“这有何难。”李世民拿起案上的笔,在宣纸上写下“百工学堂”四个飞白体大字,笔力遒劲,透着股沉稳气象,“就用这个吧。百工兴则国力兴,倒也贴合你们办校的心思。”

阎立德连忙上前接过,小心地吹干墨迹:“陛下御笔,这学堂的脸面可就足了!”

李世民又问起玻璃工坊的事,陈睿一一回了。李世民听得高兴,又叮嘱道:“焦炭和炼铁是根本,你那学堂可得用心办。玻璃的事情也得好好看着,都是重要事!”

“臣省得。”陈睿应道。

从两仪殿出来,阎立德捧着御赐的匾额,脚步都轻快了几分:“有了这匾额和太子出席,九月初十那天,定能让长安城的匠人都轰动起来。

“走吧,”他对阎立德道,“大匠你们得回去准备好开学典礼的章程,可不能让太子殿下到了那天,见了乱糟糟的场面。”

“没得问题,都能安排好!”阎立德拍胸脯保证。

“我去找太子说说。”陈睿跟阎立德告辞。